人物风流:冯玉祥自述幼年时代贫苦的家庭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3 18:02 光明书摘 | |
作者: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 许多人常批评我个人生活的刻苦耐劳节俭朴素,是“矫情”,是“装假”,是“矫枉过正”;其实,我成年后以至现在的生活若和我幼年时代的家庭及当时耳濡目染的穷苦状况比较一下,的确是天堂的生活。 我家本是穷苦之家,我父亲因为受着生活的压迫,曾经三番五次地改换职业——由佃农而泥瓦匠而佣工,终于被失业的狂潮所怒卷,不得不投入为当时一般社会所鄙视的军营中了。当我记事的时候,我父亲虽已稳升至保定练军的哨长,但因薪水的低微——每月八两,家口的众多,以及父亲疏财好友的天性,为着维持家庭的生活,父亲确实是费了不少的艰苦。 因为家穷,我小时穿的新鞋很少,所穿的大多是二鞋,说起二鞋来,怕是只有穿过二鞋的人才能道出它的原委。平常人家把穿过的七八成的旧鞋,卖给打鼓的小贩之后,打上皮跟皮包头,再经小贩的一番洗刷缝纫,外面好像新鞋似的,这就叫做二鞋。穿二鞋也许小点,也许大点,穿长了自然脚上要生毛病。我现在所以脚有毛病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当时穿二鞋穿得太多。 我在童年的时候,觉着除了“穷”与“苦”和我形影不离外,其他别无长物。我所受的穷,是真正道地的中国人所受的穷;我所受的苦,是真正道地的中国人所受的苦!我固然没有受过中产乃至小有产者子弟所享的童年的福利,就是想也很少想到。至于资本家达官豪绅的子弟,餍膏粱衣锦绣的豪奢,压根儿我就没有梦见过。我在童年所受到的“教”与“养”,就是追随我身边的“穷”与“苦”,这种穷与苦的园地,自然是我所生长的穷苦的家庭,及我所处的落后的贫乏的农村。 人的主观的行动,受着客观存在的支配,这大概是成了一个铁的定律。因为我的家庭既然是这样穷苦,当然不容许我优游地度着黄金期的童年时代,积极地要逼着我走上长征之途,使我成为家庭生产的一员。父亲既然置身行伍,所以当我十一岁时,也就补上了步兵名字,每月领三两六钱的饷银,同时我家兄也早已补上了骑兵。 我补兵时很费不少周折,补了好几次都未补上。保定练军是有名的父子兵,老子退伍,儿子顶补,不然就会遭上峰的批驳,所以每出一缺,就有好多人争补。有次出了一名缺,苗管带知道我父亲的苦境,就说: “这回补冯大老爷的儿子”。 于是提笔顺便写了冯玉祥三个字。本来按我家中基字的排行,我家兄叫基道,我叫基善,因为苗管带随便一写,以后遂沿用没曾更改,这是我所以叫玉祥的由来。 我开始入伍时,正值中国急遽地转变,同时也是世界正在酝酿急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性所反映到中国最近史上的两个紧要关键,一个是中英鸦片战役,一个是中日甲午战役。甲午之战,我是亲自参加了,虽然我那时候对于甲午之战的历史的逻辑,尚没有精确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