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3:09 红网-三湘都市报 | ||||||||||
广西全州县凤凰乡凤凰嘴渡口,一名村妇在湘江边洗衣服。如今这里重归平静,已找不到当年湘江战役的惨烈
广西兴安县水街,游客从“砖雕照壁”墙前走过,该墙是由陶塑砖雕刻而成,溶入观音、招财童子等多种民俗文化,以祈祷兴安人平安幸福,72年前红军经过的小镇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广西全州县绍水镇,昔日战场的厮杀声已远去,火车也通到了镇上
广西兴安县界首镇湘江边的“红军堂”,两名游客从挂有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前走过,这里是当年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红军渡江的临时指挥所,现已成为红色旅游景点
广西全州县绍水镇白沙河,孩子们在水中嬉戏。昔日觉山铺阻击战第二战场,1934年红一军团为阻击桂军掩护中央纵队安全渡过湘江与敌人在此展开殊死拼杀湘江,这条在常人眼中和湖南连结在一起的河流,它的上游及发源地却在广西。从广西兴安县的白石河,它一路向北,经八百公里归于浩瀚洞庭湖。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大部队渡过潇水后,蒋介石妄图在潇水以东全歼红军的计划落空。横淌在前面的滚滚湘江,遂成为72年前一场血战的承载之地。 72年后,当我们几个湖南人来到这条以“湘”字命名的河流边时,感到有几分惊讶。这条河的上游不似下游那么宽阔有气势,百米来宽的水面、十多米的深度,“小”得令人难以置信。江东南面是都庞岭,西北面是越城岭,流经处为“湘桂走廊”——一片有无数小山包的狭长开阔地,沿江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广西马路”(即桂黄公路)仍依稀可见。 就是在这里,1934年11月的9天时间,数万红军将士魂归湘水。 近年来的党史研究表明,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5万人左右,仅湘江一役就折损3万多人。红军指战员的血,曾经染红了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的土地,血腥的风呜咽在1934年的冬季。 错失两次渡江时机 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进入湖南汝城后,蒋介石判断红军会进入广西全州、兴安境内,遂任命湖南军阀何健为“追剿总司令”,联合桂、粤两军,在桂东北、湘西南修筑了550余座碉堡,妄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全州、灌阳、兴安三县交界东西不到60公里、南北不到100公里的“铁三角”地区。 红军从湘南西进至广西,因此变得非常危险。据史料记载,毛泽东、彭德怀曾对这一线路提出过不同意见,但被当时的左倾领导人拒绝。即使这样,红军仍有两次冲出重围的机会。 当时,1930年蒋桂战争的火药味尚未散尽,广西仍处在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统治之下,保持着半独立状态,其奉行“既要反共,又要防蒋”的政策,只追不堵,希望把红军尽快赶出广西。1934年11月22日,当红军攻克道县向西长驱直入时,他们意识到过境已不可避免,便撤出了湘江防线。之前李宗仁向蒋介石谎报,灌阳以南恭城一带吃紧,需南撤,实际上是给红军让开了路。遗憾的是,红军方面对敌情的这一重大变化并不了解。 渡江时机稍纵即逝。 军情越来越紧。26日,尾追的周浑元部反攻下道县。27日,南下的湘军刘建绪进占全州。桂军为防周浑元部随红军进入广西,在灌阳县新圩以南截击红军后卫部队。 11月27日,右翼红一军团前锋第二师从大坪渡口率先渡过湘江,并控制了屏山到界首的所有渡河点,为红军迎来了第二次渡江时机。红一军团和随后过江的右翼三军团开始和南下的湘军、北上的桂军短兵相接,掩护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然而,由于红军辎重过多,直到30日午夜,12个师还有8个师未过。至此,四面敌军压境,机会的大门已经关闭。 2006年7月5日,我们随全州县党史办工作人员来到大坪渡口。七八十米宽的江面,水流略有些湍急,上游洄水湾的挖沙船响个不停。70多年前那场涉渡无力挽回红军危局,至今令人有几分唏嘘。 惨烈阻击战 得知桂军南撤的消息后,何健大为恼火,急命刘建绪部四个师南下全州。11月27日,红一军团第二师过江后,军委指令抢占全州城,但侦察人员发现湘军已先期到达,遂在距县城15公里、桂黄公路上的觉山铺设下阻击阵地。 一场恶战已不可避免。 28日早晨,刚刚布置完阵地的红三军团第五师与从恭城返回的桂军遭遇,战斗提前在灌阳新圩一带打响。29日晚,为阻击兴安方向的敌人,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在距界首仅3公里路的光华铺,顶住了桂军一个师又一个团的猛烈进攻,团长沈述清、继任团长杜宗美先后牺牲。 我们看到的光华铺,是一片坡度不大的小山丘,按理说不应做防守阵地。但它北靠界首,东临湘江,南望兴安,西接越城岭,地理位置相当扼要,当时的选择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守住这片阵地,确保几里外的中央纵队安全过江,十团战死400多人,尸体遍布山冈。解放前这里有个小煤矿,战斗打完后,国民党军要老百姓把红军葬入,若干年后还在里面捡到白骨。1987年兴安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红军烈士墓。 2006年7月7日下午1时59分,天空中下起了小雨,雨滴无声打在烈士墓前靠近国道的水洼里,四周是并不高的青草。一辆车身有“东江湖之旅”字样的大巴车从公路上穿过。看不清车内人的表情。那时从湘南到广西是一路腥风血雨,而今从这里到湘南,只需要短短数小时,人们已远离战争、死亡、血泪。 觉山铺的战斗最为惨烈。11月29日,湘军以3个师的兵力、数十门大炮和数架飞机,南下欲封锁湘江,与守候在此的红一军团第二师展开激战。次日拂晓,完成潇水阻击任务的一军团一师也赶来投入战斗。以山口中间的桂黄公路为界,二、一师分别防守东西两面的山头。30日下午,敌人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了西面的米花山、美女梳头岭,一师被迫退守至白沙河一线的第二道阻击阵地。随后二师阵地先锋岭受到三面夹击,五团政委易荡平受重伤。敌人冲上来了,易不甘做俘虏,命令警卫员朝自己开枪,警卫员不忍,易夺过枪打死了自己。 从60岁的王寿福口中,我们得知这里的地名叫脚山铺,属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觉山铺”的叫法是以讹传讹。几十户人家的村落,随处是小楼房,村口王家的白色楼房显得美观、大气。王曾听父亲讲述,打仗时“晓不得红军是好部队差部队”,村里人大多数躲到远一点的山上去了。留守在家中的父亲,见过两个受伤被抬到家门口的红军,其中一名当场死掉了,后被误传为是易荡平。 村子中央,坐在小凳子上的唐宝明,正操作着那台由旧拖拉机改造成的升降机,给村民伍祖军家修楼房。柴油机发出的声响在空中盘旋,装红砖头的板车迅速上升又降落,夕阳下钢丝绳颤颤巍巍跳腾。伍家修房子已经花了10多万元,伍祖军坐在旁边一座矮平房门前,跟我们讲起每年种柑橘、银杏等作物,“多的万把块钱,少的几千块”,喜悦中带着一点点辛酸。 "血染十里溪" 12月1日,红军已到生死关头。此时形势是:红军三分之二的部队尚未过江,而敌军已从东、北、南面疯狂逼进。从全州南下的湘军3个师,与坚守在白沙河一带的一军团进行白刃战;从新圩北上的桂军,已临近重要军事枢纽古岭头一带;光华铺的桂军企图配合新圩之敌攻击后续部队。这样一来,担任左右两翼的一、三军团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且后卫部队面临被切断的危险。 到12月1日中午,湘江东岸8个师的红军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有6个师从界首过了江,下午3时,红军奉命炸毁了界首渡口的浮桥。后卫红九军团、红五军团13师、红八军团只好改道从凤凰嘴渡口渡江。九军团、五军团13师过江时均遭敌机轰炸。八军团在渡口下游一浅水处过江时,随后赶来的桂军“半渡而击”,架起机枪疯狂扫射,大半红军指战员倒在了血水之中。 事后李德回忆,红八军团渡江前有1万余人,过江后只剩下1200多人。他们大多数是长征前夕参军的新兵,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这些年轻的生命,在1934年的这个冬天,永远沉在了湘江冰冷的江底。亲历过长征的诗人陈靖有诗:“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 据当地的党史部门1980年代到江西岸的李家村调查,见证者回忆,战斗过后,村民们掩埋了3天的红军尸体,更多则沉入江中。 94岁的老红军毛八连是这次惨痛战斗的幸存者。他属红五军团13师4部,从凤凰嘴渡口过江后,路上被敌军飞机炸伤,失去了一只眼睛。湘江两岸的“湘桂走廊”地形开阔,桂军实行“打头不打尾”的方针,很多红军战士像毛这样被飞机轰炸,极其惨烈。毛回忆,飞机投下的炸弹炸到石头上,他被冲倒,摔在石头上口吐鲜血,一只眼睛也被炸瞎了。受伤后他就跟着大部队走,到全州县咸水乡黄沙村时走不动了,被当地人收留。后来国民党清剿红军,他无处藏身,被一个叫毛兴泰的人捡了起来,藏到谷柜里,才得以活下来。 毛本姓刘,据他自己回忆是“江西赣县百石乡田昌村”人,但受伤后再也没有回过家。我们在当地政府为其修建的“红军楼”(一座白色小砖房)里,见到了身体尚可的他。毛的思维仍很清晰,让我们触到了那个时代先驱者的风骨。 凤凰嘴渡口边,凤凰乡和平村公所24号91岁的孤寡老人蒋庭宝从侧面讲述了那场战争的残酷。红军来之前,国民党政府宣传是过瑶匪(广西1930年代发生过瑶民起义),老百姓都躲到背后的山上去了。他从山上看到红军过到对面李家村后在树下“躲荫”(休息),国民党的飞机从天上投炸弹,有的村民的房子被炸开了花。蒋据在家看守的舅舅说,炸弹在地面上爆炸后,震下来的灰尘落得满头都是,他家墙上挂的一件铁丝做支架、用来炸糯米糍粑的铁器都被震断了。 江面上刮来的风,吹动岸边茂盛的“皮竹”叶子。住在渡口边的人们,已经看惯为长征而来的记者们的面孔,偶尔丢过来一副不屑的表情。江水还在流动,也早已不是72年前那江水。江水澄澈,几只未长成的鸭子在上面浮水、找食,百米之外红八军团渡江的那块浅滩,长满了水草。 本版撰文/特派记者 薛小林 本版摄影/特派记者 杨抒怀 感谢广西全州县史志办兴安县政协协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