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家口 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中国城市·张家口专版(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03: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家口 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中国城市·张家口专版(二))
大境门
张家口 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中国城市·张家口专版(二))
战国、秦、汉、北魏、明五朝修筑的长城
张家口 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中国城市·张家口专版(二))
涿鹿明长城

  

张家口 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中国城市·张家口专版(二))
张家口 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中国城市·张家口专版(二))
赵家窑长城

  一处长城,一个故事,

  一处长城,一段历史,

  张家口市的每处长城,记载着长城的历史,

  是一座长城博物馆,是镌刻历史的丰碑!

  在张家口3.7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逶迤着从战国(燕、赵)时期、经历秦、汉、北魏、北齐、唐、金、直到明朝八个朝代历时近2000年修筑的13段长城,总计长达1470多公里(重复叠压部分不重复计算),河北省总共有2000公里的长城,张家口就占了2/3,占长城全部的1/6。张家口长城除少部分是像八达岭长城那样由砖石灰浆砌筑外,多数是土夯、石筑、土石混筑而成,也有石片干插、石块干垒的长城;长城顶部有尖顶、圆顶、平顶、斜顶,有的顶部青砖漫道,可以八人并行、四马并排,而有的则无法立足。长城的各种建筑形制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长城学者认为,张家口就是一座历代长城博物馆!

  张家口何以多长城

  为什么在张家口修筑如此多的长城?这和张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张家口地处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的阴山余脉大马群山插入腰间,东连燕山山脉,南接太行山脉北端,从而构成了坝上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中部有桑干河、洋河水系形成的盆地,适合大部队驻扎和运动。从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的间山地带最短的隘口,也就是张家口的坝头地带,下坝直接进入盆地。这就决定了张家口长城沿线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位置。因而,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开始,直到明朝末年近2000年时间,封建统治者一直没有停止在张家口修筑长城。全市各县、区基本都有长城或长城附属建筑的遗迹。坝头一线的长城甚至被5个朝代重复修筑利用。

  张家口长城 京城的防线

  张家口长城现存部分多为明代长城。明朝时,作为北京的西北部防线,张家口所属的宣府镇是长城九镇①中的重镇,在北京的西北修筑了多道长城,在张家口一带形成多道防线。靠近北京的是昌镇长城(东接天津蓟州界,西抵张家口所属怀来县镇边城,八达岭是其中的一段),是保卫京城的第一道防线,砖石砌筑,修筑精良;赤城县有宣府镇的三路长城防守,这些长城基本是就地取材,为石块干插或土石夯筑;怀来县还有以密集的墩台为防线的南山路长城同北京长城相连,这样在北京北部有五道长城防线。在北京西部有真保镇长城(东接紫荆关沿河口昌镇边界,西抵山西故关鹿路口,涿鹿县长城是其中一段,明代归紫荆关辖区),是靠近京城的内长城,同昌镇长城一样多数为砖石砌筑的墙体;除宣府镇的中路、西路长城严守外,还有以烽火台、关隘、堡城组成的南路长城,这样也形成三道防线。

  靠近北京的昌镇、真保镇长城是守卫京师的底线,很少发生战争,而明朝廷和蒙古残元势力的多数战争发生在张家口长城以北地区。张家口一带(原宣府镇辖区)和大同也是发生战事最多的地区。明永乐皇帝五次亲征,都是从张家口的野狐岭、独石口等长城关口出击,死后也是从赤城县回京。明朝的几次京城危机,都是因这一带的某个关口失守,导致蒙古大军直逼京城,著名的“土木之变”即发生在怀来县土木堡。

  由于长城处于张家口的中间地带,使张家口地区成为民族交锋、对抗、交流、融合的场所,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生活、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

  作为北京北部重要的长城防线,张家口尽管可称为一座长城博物馆,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但尚未被世人认识,知名度远远不够。这需要一方面做好长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一方面做好长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宣传。目前,张家口市历时近两年编辑整理、即将出版的《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张家口现存的古长城》即为其中一卷。新世纪初河北省长城旅游公路的建设,也已经为长城旅游开发打下交通基础。相信在国家启动“长城保护工程”后,河北省的长城普查将使张家口长城的研究更加深入,张家口长城就像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会引起更多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①长城九镇:明代统治者将长城沿线分为9个防区管理,又称九边或九镇。自东向西分别为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又称太原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镇所辖路城、卫城、所城、堡城众多,构成明代重要的长城防御体系。

  长城的历史 历史的丰碑

  ——张家口长城之最

  ●修筑朝代最多

  战国(燕、赵)时期、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共八个朝代修筑的十三段长城。

  ●最高的长城

  大部分位于赤城县境内的明代宣府镇北路长城,全长296公里,穿越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峰十余座。最高处是冰山梁,海拔2211米。

  ●纬度最高的明长城

  赤城县独石口长城建在北纬41度21分,为现存明长城最北端,像一只虎首突出明朝版图,其北部为坝上闪电河一带草原。

  ●烽火台最密集

  由于宣府镇长城防务重要,沿线烽火台修筑密集,同时从长城到军堡之间也有密集的烽火台传递信息,史料载有烽火台一千二百七十多座,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八百多座。更有南线长城在平原处没有修筑连续的墙体,而是以“连墩列戍③”形式筑成防线。

  ●战事最频繁

  汉代的上谷郡、代郡在张家口一带,受匈奴骚扰多,战事也多,汉代名将霍去病、李广、苏建(苏武之父)均曾在这一带多次同匈奴打仗。明朝宣府镇和大同镇是北京的北部边防,蒙古残元势力进攻明朝多数是从这两个地方进入,而由于宣府镇长城沿线离北京更近一些,在张家口的长城更密集,这里发生的战事更多一些,仅蒙元军队打到居庸关的就有六十四次。

  ③连墩列戍 墩:烽火台又称烟墩、墩台,是长城沿线或边防上用以报警的高台,每隔一段距离筑一烽火台,遇敌来犯则在烽火台上燃放烟火,迅速传达敌情,即所谓“烽猴相接”。戍:军队守卫。

  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

  张家口是万里长城沿线一座由军堡发展起来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标志就是位于市区北端,东、西太平山之间的长城关隘——大境门。长城顺东、西太平山的山势蜿蜒而筑,至两山交接处,直下百余米于清水河西岸,大境门便在此拔地而起,屹立于谷中,筑就塞外雄关。长城就是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北墙。

  大境门条石为基,青砖为体,门下马道平铺石板,拱门长13米,宽9米,高12米,门上木制铁皮大门至今完好,只是无法关合。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②,平台上无建筑。

  ②女儿墙:亦称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通常用于防御。

  开放通畅的大镜门

  历数长城沿线上千个关口,除了“大境门”,没有一处称为“门”。即使有“玉门关”、“雁门关”等带有“门”字眼的关口,但“门”的后面还是加上了一个“关”字。回眸历史,长城上的“关”、“口”大都是建在要隘处而不轻易开启的门,一旦战事吃紧,更是紧闭不开。总之,无论“关”还是“口”,在历史上都强调的是防范外敌入侵的作用。而清朝顺治初年(1644年)开设的大境门,是长城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成为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和沟通之门、开放之门。

  繁荣贸易的大镜门

  由于长城横贯张家口东西,长城又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分界线,因而长城地带也成为双方交换产品进行贸易的地带,张家口的许多沟、口就是这样的交易场所。明朝后期与蒙古部落达成和议后,最早的蒙汉官方贸易地点就选择了大境门外的两条山沟,促成了明末70余年西北部边境基本安定的局面,但只容一人进出的小境门也不容许客商随意出入。大境门建成后,这里贸易日益繁荣,逐步发展为张(张家口)库(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商道的起点,内地与游牧民族交易的旱码头。

  据史料记载,张库商道最繁华时期是清末民初,大境门内外大小商家店铺1600多家,而且还吸引了英、日、德、俄、法等44家外国洋行,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商道可延伸到俄罗斯的恰可图,被称为“北方丝绸之路”。也正是因为贸易的繁荣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张家口才有了各民族的长期安定与和谐,才成就了张家口市区。也正是因为贸易的繁荣和发展,才促使清王朝修筑了我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才促使国民政府修建了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

  书写历史的大镜门

  也正因为张家口成为重要的商贸口岸,这里的军事地位更加重要,抗日战争末,八路军从日寇手中夺取的第一座城市就是张家口;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一大批军队在大境门外被消灭,解放军从大境门进驻,彻底解放了张家口。

  如今,大境门仍为通往张家口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一处游览胜地。为了更好地展示大境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雄伟形象,张家口市今年拆除了大境门外破旧的平房,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广场,同时将相连的西太平山建成了城市园林。如今,站在大境门前,大境门上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依然苍劲有力,20世纪30年代爱国将领宋哲元率领二十九军将士在西太平山上种下的10万株柏树绿意正浓,时刻让我们感受到无数抗日爱国将士甘为祖国和民族献身的伟大情怀。

  厚重的古城堡

  长城不是简单的一道城墙,而是由边墙、关口、城堡、烽火台、敌楼等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因而长城沿线有大量的古城堡遗迹。如战国时期赵国代郡郡治④(今蔚县代王城)、燕国上谷郡郡治(今怀来大古城)、金代西京路盐司⑤(今沽源九连城)等。明朝时,由于张家口战略地位重要,长城沿线修建了众多的城堡,有军堡卫所城⑥69座,修缮前朝旧城以及驻守百户长的军堡营寨200余座,为加强防守实行的移民屯田形成的民屯、堡寨可达2000座以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现代化的建设,这些城堡许多已消失,现存的一些古城堡已经列入各级文物保护范围。

  宣化是明代宣府镇镇城,明洪武年间建成,周长12公里多,墙通高11.5米,厚15米,墙体外侧灰砖包砌1-1.5米,墙顶方砖平铺。当时有7座城门(后留4门)、4座城楼、4座角楼。现在城墙轮廓基本完整,南城门昌平门保存完好,城门上的拱极楼已修葺一新。城内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位于城中轴线的钟楼和鼓楼。鼓楼又称镇朔楼,得名于宣府镇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当时全国总兵有62员,仅有8名挂将军印。镇朔楼距今有560年的历史,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⑦,古朴庄重,高大巍峨,是古建筑中的精品。清朝乾隆皇帝还为此楼题写了“神京屏翰”的巨匾置于楼上。钟楼又名清远楼,位于鼓楼北面,建于1482年,造型雄奇,被称为“第二黄鹤楼”,尤为引人的是券门洞下深深的车辙印,记载着宣化城当年商贸的繁荣。两座楼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郡治:郡,古代行政区划,秦汉后指大于县一级的地域,相当于今省级区划;治:旧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⑤盐司:部级机关下属部门,掌管盐的贩运。

  ⑥军堡卫所城:明代驻兵地点。筑城守御,设所之城,谓之“所城”。

  ⑦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 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重檐歇山顶: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撰稿:王晓轩 摄影:高维达 明晓东 梁海泉

  编辑:李 白 王 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