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怎样感谢非洲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4:54 四川新闻网 |
作者:沈丁立 帮助朋友,不仅给予产品,更要赋予能力。这就是我国与同处发展中水平的广大非洲国家合作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我国长期以来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 我的一个朋友要去非洲。去干嘛?做生意,把我国的汽车卖到非洲去。这个生意经 ,让我赞赏不已。传统上,人们对非洲的认识是“贫穷落后不够卫生,消费不起中高档产品”。按照这个逻辑,我国就别指望把汽车出口到非洲了。但非洲总是要用车的,日本汽车商不就在那里奔走营销吗? 老黄历看来得变一变。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美国做博士后时,我国产品能在美国超市露脸的,都是些十几、二十美元的低档产品。如今,几百美元的电子产品已堂而皇之地在美国与日本商品竞争。当然,在几千美元及以上价位的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尚欠火候,这一档次的国产车远销美国尚不容易,目前一年也就只能出口个几百辆。 但是,我们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暂时比较小,不表明以后做不大,更不表明当下在别的地方也没有市场。情况恰恰相反,我国自主产权的汽车因为价廉物美,当前正为非洲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产阶层所考虑。这个时候,产品的性价比将起很大作用,如果汽车的安全性能得以保障的话。 所以,在国内汽车市场尚未充分开发之际,像我的朋友这样的精明商人已经想到了出口,已经想到了非洲———随之而来的将是在非洲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甚至贷款,还有对汽车技术不断创新的追求以及同日韩汽车在非洲的竞争。 显然,在去殖民化之后的年代,非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八亿非洲人民的平均经济水平较往昔有了相当的进步,一部分非洲人的购买力已经有所提高。消费汽车已不仅是发展中的中国民众的需求,它也同样是发展中的一部分非洲人民的需求。 非洲在发展。这是非洲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有来自中非合作的贡献。中国也在发展。发展中的中国同样需要非洲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包括对中国商品开放的市场,输出到中国的石油和矿产以及许许多多的“非洲制造”。 随着中国与非洲各自的不断发展,十三亿人与八亿人的交往与合作正在不断深入。就像上述所说的,我们与非洲的关系已经超越当年援建坦赞铁路的阶段,进入到合作投资和更多技术转移的时代。帮助朋友,不仅给予产品,更要赋予能力。这就是我国与同处发展中水平的广大非洲国家合作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我国长期以来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 作为世界大国(至少从人口与面积来说),我国有责任不仅发展好自己,还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独立自主和国际合作的成功样式。同时,我国有责任尽己所能,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帮助非洲欠发达地区朋友脱贫。反过来,在非洲进步的磁场下,我们自己也将得到提升,得到共同前进的新动力。一句话,我们与非洲的进步应该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 支持非洲的发展,还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责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谋求全体人民的福祉,以改善国计民生为执政党的根本使命,以公平和谐作为社会进步的核心目标。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我国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承担特殊责任、对改善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对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公平和谐秩序义不容辞。 因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增进与非洲地区广大人民的交流,是由我国作为大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特性所注定的。从2000年开始的中非合作论坛,便是我国加强与非洲大陆制度性对话的外交创举,而即将于本周举行的北京峰会,更是当代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极为引人注目的事件。 这是一个大国与一个大洲所有建交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对话。我们知道,各大洲有不少洲级首脑会议,东亚、非洲、美洲都有,算不上稀奇,但一个大洲里各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齐齐莅临洲外的另一个国家,并与其领导人举行对话,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 这是中国的光荣;这是非洲给予中国的荣耀。因此,我们感谢非洲;因此,我们更加责任重大———做生意是一个开始,但也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发展中的非洲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