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专家情结”与“精英鄙视”何以并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6:53 国际在线

  作者:陈一舟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的专家情结较强。公众对教授、中小学老师、法官的信任度排在前三位。最近几年,教授、学者、专家是最受媒体追捧的群体。每有重大事件发生,公众总是期待专家学者们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去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一半以上(58.0%)的受访者认为,专家应该站在独立的学术立场上发表

言论并影响政策,另有38.2%的人把专家学者视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中国青年报》10月30日)

  对于公众而言,一边是强烈的“专家情结”,另一边却是浓厚的“学术鄙视”——无论是做独立董事替资本势力呐喊,还是利益驱动为市场集团代言,大面积存在的学者攀权附贵现象,令人们在失望叹息之余,鄙视之心普遍油然而生。那么,“专家情结”与“精英鄙视”何以同时并存?

  公众“专家情结”的产生,并非一日之功。既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又有现实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社会信息发布等机制的不健全、不透明,由于公民权益意识的提升,公共更加寄希望居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专家学者站出来为公共“释疑解惑”,为大众利益说话。

  然而,在市场大潮的涌动中,在利益之手的操控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却走上了另外一条与公共利益背离的“表达之路”。近几年,从微观经济层面到宏观经济领域,房市、股市、车市,教改、医改、垄断……学术精英们不遗余力地为即得利益集团摇旗,为权贵富人鼓噪。公众对此愤怒不堪,学界内也忧虑重重,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出语惊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表面上看,学者的“思想异化”源于利益驱动;可究根探底,还是因为体制的问题而使学术精英掌握着近乎垄断的信息,把持着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专家学者们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知识”明目张胆地换算为大把的人民币。而也正因如此,公众尽管对专家学者的行为感到不满和失望,甚至是鄙视,却仍然还对他们抱有极大的期待——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专家学者为公共代言,敢于站出来为大众说“公道话”,获取公共信任自然在情理之中;可如果很多专家学者屡屡站在大众利益相背的一边进行话语表达,依旧会让社会延续和产生深重的“专家情结”,这就是一个不正常、值得理性反思的问题。

  

  审稿:蒋丽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