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三峡移民"迁居5年:习惯煲凉茶 孩童说粤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2:4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肇庆十一月六日电题:习惯“煲凉茶”的广东“三峡移民”

  作者 黄耀辉 吴文颂

  五年后的今天,记者在广东高要的三峡移民村采访时,许多年轻的三峡移民都会说“白话”,尤其那些未满十六岁的孩子,不仅讲流利的广州话,而且能说一口地道的本地土

白话,外人很难相信他们是当年的三峡移民。

  随父母从重庆市巫山县迁徙到高要蛟塘镇时,周登科只有九岁,今天他已有了许多本地朋友,学会了广州话和本地白话。

  周登科说:“以前在巫山老家,我住在山村里,上学要走两里多山路,现在我们一家人住在镇上,家里还买了冰箱、洗衣机、大彩电,还可以看香港电视……”

  王仁均曾是三峡移民中的“钉子户”,不愿从巫山外迁,曾四处躲藏。到高要蛟塘镇后,儿子和儿媳被当地政府介绍到金利镇的一家模具厂打工,从二00四年开始,每月可挣四千多元人民币工资。二00三年,王仁均盖起了十几间出租屋,当上了“老板”。

  在高要的七百多名三峡移民中,也有不少人不愿意扎根高要。正是本地村民的热情,使三峡移民渐渐融入当地生活。高要白土、蛟塘等乡镇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茶果节”。每年“茶果节”,乡镇的村民都热情地邀请三峡移民们前去做客。

  有些青年男女还谈起了恋爱。据高要三峡移民办介绍,已有六对三峡移民和本地人通婚了,并都有了第二代“移民”。

  广东高要市蛟塘镇振兴新街的三峡移民陈兴春仍惦记着三峡大坝合拢后水位上涨前,回去料理迁移自家祖坟的事。陈兴春原是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昌村人。二00一年八月二十日,他和巫山县大昌镇大昌、光明、凤凰等三个村的一百九十五户、七百一十一位村民一起,融入了外迁移民的队伍,迁徙到高要安家落户。

  在今年又有三位“小移民”的诞生后,高要三峡移民人数已经由当初的七百一十一人增加至七百四十人了。

  陈兴春说,赶在江水淹没故乡之前处理祖坟,就回家来。显然,他和当年的移民一样,家已安在广东。

  三峡移民最不适应的是水土不服,又爱吃辣椒,最易引发口腔溃疡。当地村民得知后,煲好了凉茶送到三峡移民的家中。如今,移民们学会了用“清补凉”煲汤、煲凉茶。

  高要白土镇兴隆村的陈国华一边喝着凉茶,一边说:“现在不怕吃辣子了,上火了,就喝广东凉茶。”

  据介绍,为帮助三峡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生活,早在三峡移民来到来之前,当地就成立了三峡移民办公室,安置三峡移民的十个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保证三峡移民“迁得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从二00一年八月二十日迁徙高要后,三峡移民没有一户回迁,越级上访,以及其它恶性群体事件发生。高要三峡移民工作也先后获得“全国三峡移民安置先进单位”、“全国三峡移民安置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三峡移民信访和安置先进个人”等奖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