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凭栏铁索桥(长征精神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3:3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河水滔滔,心潮滚滚。我敢说普天下之桥,没有哪一座能超过泸定桥那样的传奇色彩,那样的震撼力,那样令人激动万分!当年,山河的统一曾系于它,中国革命的命运曾系于它啊!

  在清代,泸定桥有天下第一桥之称。1700年,西陲重镇打箭炉(康定)发生了一起叛乱,叛乱平息之后,清政府驻兵增多,由于大渡河的阻隔,粮饷军械的运输遂成为主要矛

盾,于是建了一座铁索桥,康熙亲自命名为“泸定桥”,取“泸水”(大渡河的旧称)和“平定”(平定西炉之乱)之意,不但亲笔题写了桥名,还亲笔题写了碑记。

  大渡河、泸定桥是历史的见证。

  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1857年从天京出走,5年后远征进入四川。1863年5月,石达开率部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的紫打地(安顺场),当时对岸无一兵一卒,是渡河的良机。不料当夜河水暴涨,渡河受阻,石达开也有所疏忽,在紫打地屯兵三日,等待水退。就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四川总督骆秉章乘机调兵遣将,从四面将石达开团团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72年后,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又沿着当年石达开走过的路,向大渡河挺进。蒋介石闻讯大喜,立即部署所谓大渡河会战,宣称“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然而,红军不但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反而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奇迹。

  在泸定桥的西桥头,我凝视墙壁上简短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说明和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满腔的热血渐渐沸腾,历史的风云扑面而来。

  1935年5月12日,党中央在会理会议上研究了强渡大渡河的问题。随后,强渡大渡河先遣队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下,于5月24日深夜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安顺场,也就是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紫打地。尚在睡梦之中的守敌只作简单抵抗后便被全歼,红军夺得渡船一只。次日上午,红军开始强渡并取得胜利。5月26日,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达安顺场。当晚中央开会,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在安顺场全军渡过大渡河的原定计划,北上夺取泸定桥,迅速摆脱被重敌压迫在深山峡谷中分割歼灭的险境。

  红军兵分两路,夹河北上,直扑泸定桥。已渡河的红一师为右路军;红军主力部队为左路军,担任左路军先遣团的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中央军委限他们三日赶到泸定桥,而泸定桥离安顺场320华里,均为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况且,沿途还有敌军把守。可中央军委又发出命令,将原定部署提前一天,限左路军先遣团于29日拿下泸定桥。也就是说,一天要行军240华里,非有飞毛腿、铁脚板不可!然而,英勇的红军不仅按时“飞”到泸定桥,且经两小时激战,夺取了泸定桥。数万名红军,浩浩荡荡地从泸定桥上顺利通过。

  飞夺泸定桥具有决定性意义。后来,聂荣臻元帅曾题词:“……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需要我们后人深思的是,决分晓,靠什么呢?靠天时、地利吗?靠武器、装备吗?靠侥幸、运气吗?当然不是!惟一的答案:靠士气。而士气背后,士气的支柱,则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

  我站在泸定桥上,凭栏远眺,壮怀激烈,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吟诵毛泽东气壮山河的《长征》诗。“大渡桥横铁索寒”,是啊,铁索是冰冷的,但握住它,胸中却涌动着一股汩汩暖流。

张聿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