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姓亲睦是和谐(议论风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3: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读了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北京大兴区兴华园社区,一对七旬夫妇义务照看86岁的空巢老人,每天给老人送一碗热乎乎的米粥,一送就是两年。在东城区南池子社区,年过七旬的李伯臣为一名瘫痪老人义务理发,已经坚持13年。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这几位七旬老人已经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却主动担负起不该承担的责任,用爱心温暖着更需要关怀的人。感动之余,年富力强的你我是否有

些惭愧:对周围的空巢老人,可曾有过关切?对于自己居住的社区,可曾尽过心、出过力?

  在北京,不少社区成立了“助老服务队”,由党员带头结成帮扶对子,照顾孤寡老人。在苏州、哈尔滨,有的社区建立了邻居节、有的约定了邻居敲门日。在武汉的汉正街,1万多名经营户共同捐资,帮助街道的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些社区活动打破了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隔膜,消解了冷漠的坚冰,让人体验到邻里守望、社区互助的温馨。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邻里都互相关爱,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如此和谐。在一些现代化社区,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壁垒”中,从防盗门的“猫眼”中冷冷地观望,机警地审视……厚重的防盗门和随时戒备的心态,让邻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新闻报道中,时常传递着空巢老人的悲哀:病在家中无人救,死在家中无人知……难怪老人们总是念叨以前的老街坊,怀念曾经的四合院。

  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在很多社区,一说共享,大家都眉开眼笑,热情高涨;一提共建,就眉头紧锁,退避三舍。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短腿”。人人都向往花园式小区,却总有人“抄近道”,践踏柔弱的花草;人人都希望环境整洁,却总有人“天女散花”,从楼上往下扔垃圾;人人都不愿意出门摔跤、脚踩“地雷”,却总有人放纵爱犬随地便溺……

  社区是一个人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中间环节,我们可曾反思过,作为一名“社区人”,自己是否合格?能打几分?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如果我们不能相互尊重,不能守住文明的底线,就很难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如果我们只想享受、不想付出,和谐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古人眼中的和谐,也是今人仰慕的境界。如果邻居之间的微笑和打招呼都需要号召,邻里之间敲一下门都需要提前约定,我们的社区何谈和谐?如果我们连自己居住的社区都建设不好,何谈建设和谐社会?

唐 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