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尴尬的“陪玩家教”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5:4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在上海、成都等地,陪玩家教最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舆论认为,它的兴起说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但大多数家长却强调“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11月6日《中国青年报》) “陪玩家教”其实是尴尬的教育现象。首先说明的是很多孩子不会玩,这是教育者没有教会玩造成的,孩子接受的不是寓教于乐而是寓教于“苦”的教育。 其次,陪玩的家教们本身也存在尴尬。尽管许多大学生都有兴趣加入其中,却因为“陪玩”的本领不够,望而却步。想教别人玩的人本来就不会玩,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当前教育中“玩才”缺乏的现实。 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家长强调陪玩“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人们想必清楚这话中的话,还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很难说这是家长渴望素质教育,欲以孩子成长为本,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变着法儿达到既定目的。就是说,名为“陪玩家教”,实是“陪学家教”,叫法不同实质一样。 “陪玩家教”的从业者诞生于尴尬的宏观环境,行走于尴尬的微观环境,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能够走多远?有多大的前途?有多少“陪玩”空间?都值得思考。 龚明俊(湖北 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