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把相声还给相声让我们尽情欢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6:00 光明网
徐德亮

  我希望,德云社相声,只是相声“文艺复兴”的开始而远远没有达到鼎盛——相声必将越来越回归到相声本身,回到它“逗笑”的本质上去。

  十年的辛苦,十年的风霜,十年的嬉笑怒骂,十年的同舟共济,德云社一步步从冷清萧索的胡同里,从凄凉落寞的茶馆里,从无人喝彩的小剧场里,从最平民的阶层里,一路走来,走进了今日的盛况和铺天盖地的赞扬中。

  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常宝华,在激动之余喊出了:德云社万岁!

  侯宝林大师之子侯耀文说:他们找到了相声的感觉。作为德云社中的一员,我很自豪,我有为我们自己骄傲的资本。

  很多人会奇怪,德云社为什么会成功,他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我认为,德云社的成功是必然的,这是时代大趋势导致的发展必然。

  过去,我们对文艺作品有时候过分强调教育功能。这样一来,相声离老百姓就越来越远了。

  关于相声要不要有教育人的意义这个问题。有一个情况是可以类比的,那就是文学创作。我看金庸先生的传记,有人问:您的小说是不是因为有能够教育人爱国、教育人在困境下努力等意义,所以才有这么高的价值,受这么多人喜爱?

  金庸先生说:每个人对文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文学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学。

  正是如此。

  我们所谓真善美:“真”是用科学的范畴,“善”是宗教或道德的范畴,“美”是文学艺术的范畴。“美”是什么?是人性的体现。相声演员用语言或形体触动了观众人性之中的某一点,他才会乐得前仰后合。一部小说创作出来,就已经与作者无关;同理,一段相声被说出来之后,与演员的关系也不大了。至于欢乐之后有什么感悟的东西,那是观众自己的事。正如鲁迅提到的:“《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尚且如此,何况简简单单的一段相声。

  众多文艺形式都已经超脱,为什么惟独相声(当然还有戏曲、曲艺相声的这些难兄难弟)还在三十年前停步不前呢?

  相声演员和相声研究者,均要负一定之责任。

  相声就是相声,老百姓听相声就是要笑的。相声同样带给人美感,而这种美感就是快乐。德云社一路从平民中走来,生存的压力和现实的情况给他们以指导,使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德云社的相声中,通过对人性的还原、深究,再展现出最表层的东西出来使人发笑,是自发的,自主的,也是不自觉的。它的背后,是强大的、不可逆的,是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

  我感觉,德云社的火爆和为人喜爱,是相声界开始重新寻找真实的自我并被大众接受的过程。

  相声说什么内容并不是由相声演员决定,而是由观众决定的,进而言之是由全社全决定的。观众对不喜欢的东西就不会笑,不会笑的东西演员就不能说。只要我们的社会整体气氛安定和谐,人民素质越来越高,相声的内容自然也必然会越来越好。大浪淘沙,只要是留下来的,我们相信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在。

  有人说,“他们只是迎合了一小撮下层观众的低级趣味”。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如何定位这“一小撮”?德云社怎么那么容易就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这“一小撮”知音的呢?我想以德云社在各地演出的场面而言,这个“一小撮”在数量上还真是不好定义。

  我希望,德云社相声,只是相声“文艺复兴”的开始而远远没有达到鼎盛——相声必将越来越回归到相声本身,回到它“逗笑”的本质上去。那时候,再出多少个德云社,都是不令人奇怪的。

  把相声还给相声,让我们尽情欢笑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