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7:20 长沙晚报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副省长甘霖在接受记者采访。陈飞 摄

  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在即,盛会将如何谋划湖湘经济社会发展美好蓝图,又将以何方略引领湖南率先崛起于中部?昨日,副省长甘霖就“建设创新型湖南”之科技先导的人才

战略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甘霖在概述湖南科技比较优势时指出,科技领军人物为数不少、基层科技人员群体蔚为壮观是我省科技人才济济的可喜现状:袁隆平院士统帅的杂交水稻研究团队不仅摘取了世界超级稻研究的技术“皇冠”,还让世界分享到中国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成果;黄伯云院士领衔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团队,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卢光琇率领一支逾百人的团队,以居世界先进水平的生殖和干细胞移植技术,造福平民百姓。甘霖认为,这些知名科学家及其身后的精英团队,以及更多默默奉献于基层的普通科技人员,是湖南的财富,是湖湘科技第一宝贵资源。

  甘霖强调,尽管湖南人才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的地域优势已渐次边缘化,人才“全流通”已成必然趋势。为此,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现有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中不完善的方面,调整思路、加大力度,力推人才强省战略。

  “十一五”期间,湖南力争在人才培养体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构建适宜人才成长社会氛围等方面取得突破。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首次列入科技重点工程,该项目成功结题后,将为我省经济主战场培养造就百名以上领军人才、50个以上创新团队;人才评价激励方面,将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技术要素资本化、鼓励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

  张栋基:做现代造纸业的“蔡伦”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张栋基(右二)在指导科技人员攻关。

  当岳阳纸业集团(泰格林纸集团前身)到1998年产能仅6万吨时,几乎没人敢相信,7年后企业命运能获逆转,产能增至90万吨规模,年利税总额达5亿多元,跃居国有纸业首席,跻身中国纸业四强,成就这一巨变的功臣中,就有泰格林纸集团总工程师、副总裁张栋基。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制约中国造纸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张栋基组织开创中国首条意大利杨木APMP生产线和世界第一条最新清洁工艺PRC-APMP制浆生产线。他通过采用成材期仅6年左右的“速生意大利杨”取代成材期要几十年的“松木”为原料,制浆得率达90%以上,比一般化学制浆得率高约40%,质量可与进口浆板媲美;其主持研发的“意大利杨APMP新工艺制浆及其应用”项目,荣获造纸行业迄今最高奖励。

  20万吨技改工程是张栋基主持的重大工程。2003年7月1日,随着宽幅达6.3米的雪白纸张从车速为每分钟1600米的世界一流纸机上风驰电掣般“吐出”,宣告我省已能与芬兰、美国、加拿大等造纸强国分享全球最前沿造纸技术。

  姚学文 冯冰辉 李莉 刘丹

  雷鸣:用葡萄敲开财富之门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雷鸣〔左〕向农户传授葡萄修剪技术。

  现任衡阳市蒸湘区科技局局长的雷鸣,1985年被农业部选派赴日本宫崎大学学习蔬菜栽培技术,他对宫崎县连片种植过万亩的葡萄园产生浓厚兴趣,那里气候与湖南相似,是否也可效仿?

  1988年,有关方面支持他引进30株巨峰葡萄苗试验。刚开始葡萄长势不好,雷鸣就赴外地找专家。由于当时该领域专家稀缺,技术转让的市场行情不错。雷鸣情急当起“董永”,执著与真诚打动了专家,最终分文不取,传授他全套葡萄栽培技术。

  雷鸣一头扎进试验田,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克了江南高温高湿、不宜葡萄栽培的技术难题,引种终于成功。为推广葡萄种植,雷鸣为农户争取贷款,免费向困难户提供苗木,组建葡萄协会,解决销路。雷鸣常常一天跑10多公里,走村串户义务服务且分文不取,经过10余年努力,衡阳终于形成年产值稳定在6000万元以上的万亩葡萄基地。

  姚学文 刘峥嵘 刘丹

  赵立武:他的柔情水稻懂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赵立武在研究抛秧盘。

  今年省科技博览会上,一块带孔简易纸板破解了困扰我国农机界30年之久的难题——秧苗定距,它的发明者,就是水稻专家、湘乡市农业局原党委副书记赵立武。

  早稻烂秧是农民心头之患,为解此难题,赵立武1982年开始研究地膜育秧,1983年获得成功,1984年该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到2001年全省早稻地膜育秧推广面积达2500多万亩,增产粮食5亿公斤,增收节支9.5亿元。

  为让农民从沿袭数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中解脱出来,赵立武率先在全省研究盘育抛秧栽培,1993年,技术在湘乡推广示范;次年,技术获农业部肯定,逐步在我省推广。

  实践中,他发现塑育抛栽存在不适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污染农田环境等问题,从2001年起着手进行双季稻无盘抛栽研究。去年,该技术经科技部门鉴定,是一种省水、高产、生态、环保育秧方法,是水稻育秧技术又一重大突破。

  姚学文 符蓉 陈冠军 苏丽芳

  刘光穆:冶金行业攻关硬汉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刘光穆正在查阅科研资料。

  不久前,醉心科技攻关的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刘光穆获得“中国冶金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刘光穆毕业分配到涟钢即面临钢铁企业节能降耗挑战。1997年,涟钢吨钢综合能耗为1034kgce/t(每吨公斤标煤),他牵头开展系列节能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到2003年,涟钢吨钢综合能耗降至737.4kgce/t,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仅此一项每年节约成本数千万元。

  为结束湖南无生产板材历史,涟钢投资26亿元从德国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二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为在最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再创新,刘光穆领导课题组创造出连浇炉数、板超薄厚度等几项世界纪录;2005年,热轧薄板产量突破242万吨,不到两年时间,两个热轧产品被评为“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湖南省名牌产品”。他牵头开展的“CSP产品表面质量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刘光穆还组织开发了薄板集装箱板(SPA-H)等30多个新产品,创利上亿元。

  姚学文 苏丽芳

  周泉:湖南瓜业突围功臣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周泉领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率领湖南瓜业突围的功臣有岳阳市农科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泉。周泉从数百个配比方案中找到“诱变四倍体”成功原理,育出国内四倍体材料,取得理论上重大突破。

  为使理论变成现实,周泉秋上新疆,冬去海南。1994年,他主持研究的第一个高科技西瓜品种——洞庭1号问世,这是我省“八五”期间培育出的惟一新品种,获我省西甜瓜类研究最高奖励;他相继育成洞庭3号、南蜜1号。前者是黑皮黄瓤无籽西瓜新品种,后者为中厚皮甜瓜新品种,填补我省甜瓜育种空白。

  为推广成果,周泉每年至少60场次下乡进行技术讲座、咨询。岳阳市云溪区文桥乡黄皋村经济落后,周泉来此手把手地教农民西瓜种植技术,短短几年,黄皋村变成“西瓜村”,昔日土砖房变成小楼房,当地人戏称“西瓜楼”。据不完全统计,周泉培育的西甜瓜新品种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200余万亩,创经济效益35亿元。

  姚学文 吴毅文

  王运芳:让农活从单干走向合作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袁隆平科技奖』获得者王运芳〔右〕与袁隆平合影。

  获“袁隆平科技奖”、今年35岁的王运芳1993年从湖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毕业,回锁石镇办起农村科技服务所。2003年,王运芳组建的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成立,以市场化运作,社团化管理,网络化服务,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实现五大创新:农民增收途径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业增加投入方式创新、农业抗风险能力创新、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目前,该社在全县建立16个乡镇联社,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共5000余亩,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2600多户,推广农业科技成果20多项,去年,合作社科技服务收入突破50万元,社员户平增收300元。

  杏子铺镇龙塘村社员陈建和本是下岗职工,他成为科技合作社社员后,租用19亩地种植葡萄、冬枣、蜜柚等果木,收入逾2万元。永丰镇金田村彭卫平种了30亩沙田蜜柚,合作社送技术上门,现在他的果树平均株产50公斤。

  姚学文 吴长江

  朱泽华:造世界最好的己内酰胺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朱泽华在工作。

  己内酰胺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主要依赖进口,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泽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关键设备和催化剂国产化。

  朱泽华攻克众多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扩能改造新技术。2002年,他主持的项目用不到8000万元技改投资完成外国专家预言需3.5亿元的“五改七”扩能改造,实现己内酰胺产能由年产5万吨扩大到7万吨。2003年底,他主持对己内酰胺装置进行“七改十四”扩能改造,其中两项关键技术——“7万吨环己酮氨肟化项目”和“仿生催化氧化制环己酮项目”入列国家“973”、“863”计划,目前,装置改扩建项目已完成,产量、质量和消耗均达国内外同类装置先进水平。

  朱泽华又参与研发“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这个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奠定我国在该领域跃居世界前列的地位。

  姚学文 李世虎 刘丹

  张永康:让猕猴桃变“金元宝”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张永康(左一)在猕猴桃示范基地。

  吉首大学原副校长、现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永康教授,1979年为支援湖南西部高等教育举家迁往湘西,一呆20多年,他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尤令人瞩目。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采用二氧化碳为萃取溶剂的一种新植物提取方法,具有无毒、环保、经济等特点。张永康采用该技术首先从猕猴桃中成功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亚麻酸,开发出市场畅销的保健食品——“果王素”软胶囊,被国家科技部等部委评为重点新产品,获国家重点技改项目资助。

  张永康主持研究、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纯亚麻酸和纳米“果王素”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完成猕猴桃精深加工系列产品16项,猕猴桃果仁油、富硒猕猴桃果汁先后获世博会畅销绿色食品奖等,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被应用从杜仲籽中提取亚麻酸生产“金雪康”、从生姜中提取生姜精油,该技术极大推进了湘西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化。

  姚学文 胡必雄

  孙小武:科技界的“西瓜太郎”

  

创新破题关键在人才

  孙小武〔左〕和外国专家在田间观察甜瓜长势。

  前不久,在邵阳市召开的科技突出贡献奖大会上,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所长、雪峰种业董事长孙小武成为年度科技突出贡献奖得主。

  基于对全国市场的研究,孙小武把选育无籽西瓜作为主攻方向,并于1996年成功选育出第一个无籽西瓜品种——雪峰花皮无籽西瓜,且使该品种产量最高每亩逾8000公斤,含糖量也明显提高,目前,该品种已成我国最早选育、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无籽西瓜优良品种。此后,孙小武选育出一系列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新品种:全国通过审定的4个小果型西瓜品种,孙小武主持选育的就占3席,其中“雪峰小玉红”无籽西瓜还填补我国小果型无籽西瓜空白。近5年,孙小武培育瓜菜良种累计推广面积300多万亩,助瓜农增收30多亿元。

  姚学文 谢向阳 刘丹

作者:记者 李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