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博客宽频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新闻搜索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年两千万建“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7:20 长沙晚报

  本报广州讯 据《广州日报》报道,今日上午,霍英东先生葬礼在香港举行;在广州的中山大学校园,一位73岁的老人于昨日下午就匆匆出关,随广东吊唁代表团前往香港参与葬礼,他就是中山大学原校长、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第一届首席科学家曾汉民教授。

  曾教授与霍英东先生认识近20年,并直接协助其创办“香港霍英东奖金委员会”。昨日,他在赴港前夕诉说了霍英东先生每年投2000万元建中国诺贝尔奖的故事。

  曾汉民教授说,1996年初夏,他刚卸任中山大学校长的职务,霍英东派人请他商谈和邀请他参与出任即将成立的“香港霍英东奖金委员会”委员的事。在这次商谈中,霍英东恳切提出自己想成立奖金委员会的思路,并希望曾汉民借助熟悉国内教育和科技界情况的优势,协助他实现心愿。

  “霍先生跟我说,世界上有诺贝尔奖,我们也应该有大奖,但是我们的视野要更开阔一些。”曾汉民说,当时霍英东找来的评奖委员多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的高校校长及知名人士。这个奖金委员会设置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文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

  曾汉民说,当时霍英东的计划是把在南沙投资的部分收益作为这个奖金的基金。在南沙的建设工作未完成之时,霍先生计划将每年拿出2000万元来投入。曾汉民欣然接受了霍英东的邀请出任委员,委员会于香港回归前一年即1996年10月29日在香港某酒店的一个午餐会上成立。

  奖金委员会的成立并不高调,但在当时热衷于“名人效应”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内外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最终获得巨额奖金的不仅有内地的费孝通、钱学森、红线女以及台湾的吴大猷、徐贤修、余光中等这样的名人名家,也有一些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平凡的工作者。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