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博客宽频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新闻搜索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当记者从"无冕之王"变成"新闻民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24 国际在线

  作者:周云龙

  当年我改行进入报社的时候,人们私下里议论记者这个职业时,还多少有些艳羡: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啊!而到了现在,我不太了解老百姓眼里的记者是什么形象了,我只知道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自我定位为“新闻民工”。

  有人说,记者是新闻事实的忠实记录者,是社会的批判者。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则认为,“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记录者、批判者、瞭望者,这些都是社会对记者职业角色的定位,然而,记者不是按照某个既定程序精确运行的机器人,要他记录他就记录,要他瞭望他就瞭望,他首先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所以,首先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完善的体制,促使最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能正确、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记者关注社会,而我们其实也应该关注记者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体制环境。

  如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地市级电视台和市场化的都市报尤其如此。读者或者观众感受到的可能只是报刊价格大战、电视收视大战,看到的可能只是频繁的节目栏目改版、扎堆的新闻现场拼抢,而对媒体从业人员来说,竞争的激烈,却是体现在每一篇稿件的分数高低、每一个月工作量的多少上。近年来,不少新闻媒体为了在激烈的新闻资源大战中求生存、谋发展,纷纷推出“末位淘汰制”,此项制度的“关键句”是,凡在月度考核排名中连续两个月或断续三个月位列倒数后三名的,视为不能胜任工作,一律淘汰出局。因而有人戏称,现在是“铁打的媒体,流水的记者”,记者换新面孔的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仅次于搞传销和卖保险的。

  显然,“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激发一线记者的动力,提高采编队伍的活力。然而,这种考核制度又是反合作的。以电视媒体为例,一篇稿件的播出,至少需要文字记者、摄像记者的合作,记者的能力有大有小,现在的考核办法显然倡导的是“强强联合”,一个强的文字(摄像)记者,如果与弱的摄像(文字)记者搭档,他的工作量必然不容易上得去,必然驱使他要在日常的采访活动中,作出明智的规避。那么,强的可能会越来越强,而弱的可能会越来越弱。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正常的现象,而在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集体,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应当得到张扬,每一个个体(特别是相对的弱者)的素质,应当有程度不同的提高。必要的考核是应该的,倘若在考评之下,记者人人自危,这种考评就值得质疑了。

  媒体现行的考核制度,还是默许乃至倡导浮躁的。因为考核更多关注的是“量”:多长时间或多大篇幅、多少篇、多少分;对具体稿件的采编难度、精彩程度,未有足够的体现。在这种考核制度下,涌现出的多是“易碎品”,不可能产生多少深度的、平衡的、连续的、有影响力的名篇佳作。像中央电视台记者跟踪拍摄陈馅月饼的新闻,历时一年(当然,不是所有记者都有能力承担重大选题),如果有月度考核的压力,记者一般是不会选择这种费时、吃力、不多挣工分的题材。严格地考核起来,他不是要几个月喝西北风吗?而一旦几个月不出活儿或排名倒数,他面临的可能是走人的下场。

  亲耳听说过一个全国知名的管理先进单位,每年的工作实绩考核,都要考出一两个抑郁症患者。从管理的角度,可能严格到位了,但其结果是正常的吗?管理的人性化应当体现在对所有被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不是简单的胜出或淘汰。

  当然了,许多都市媒体所以假新闻不断,也正是源于这种过于巨大的压力。不少记者为完成考核,不得不到网上copy,不得不靠编造由头,急于完成任务而忽略了新闻最重要的品质——真实,巨大的压力导致记者新闻操作中“技术变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竞争有序,有赖于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我以为,管理首先要“管”在“理”上,应当激发活力、鼓励合作,应当尽可能地宽容失败,而不是“制造失败”。当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稿量、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连环考核中沦为“弱者”,甚至是抑郁症患者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正视记者们生存与发展的体制环境了!一个压力重重的新闻从业人员,我们能期望他以什么样的心情和视角去关注这个社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