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余庆模式“四在农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26 贵州都市报

  

余庆模式“四在农家”(图)

  平坦的公路,图书馆,小洋楼,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山峰依旧,田园依旧,但小村里的庭院却变了。古老的木屋被一幢幢设计现代的低层砖楼所替代,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是水泥铺就,并有花池或假山喷泉,有的庭院甚至建有欧

式风格的围墙。这便是遵义县葛老坝村高兴组的所在。

  村民组长李思元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3月以前,这里还是个破旧的村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恶劣的环境让村民们无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室内室外,一片脏乱。看年看月,村民们才打一盆热水,在屋里擦洗一下身子。

  “乡村的落后,其实是一种观念的落后。”李思元说,其实,村里人在忙完自家农活的同时,兼在外面打工,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闲钱,但他们没有想到改变现有的居住环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李思元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就在2004年,响应中央号召,遵义掀起了创建“四在农家”的高潮。2005年3月,他在遵义别的地方打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在“四在农家”的创建下,旧貌换新颜,他按捺不住,丢下手头的活计,回到村子。

  很快,“四在农家”筹建组、监察组、卫生组、安全组、红白喜事理事会相继成立。全组87户村民集资数十万元,义务投工投劳,没过多久,一条平坦的、约3公里的乡村水泥路从村子里延伸而出,与村外的公路主干道对接。之后,村里的公用通道亦被拓宽建成了水泥路面,且在村中增设了一些石桌石凳,并在村口设置了报栏。图书馆、老年活动室以及体育训练中心亦应运而生,久违的广播也在村中响起。此外,还在村口修建了一个标志性的寨门。完成了公用设施的建设,村民们这才开始了对小家的美化。

  记者来到村民敖世军的家看到,三层的小洋楼,装饰得和城里人家无异。李思元说,在架通自来水的基础上,村里每家每户都留出了洗澡间,为了清洁、环保,家家户户均建起了沼气池。

  记者在遵义市委宣传部采访了解到,2004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14个县(市、区)广泛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市、县财政每年投入“四在农家”创建经费4000万元,拉动农民和社会投入2亿元。截止2006年6月,全市已完成创建点2500多个,覆盖228个乡镇、1300个村,有28万余农户、100万多人口受益,占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25%左右。该市“四在农家”创建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村以自然村寨为单位,覆盖面达80%,受惠农民达85%。

  ■相关链接: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起源于遵义市余庆县罗家坡村民组。

  7年前,村支两委带领百姓发展柑桔种植,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但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很快变得“不安于现状”,他们开始渴望更加有品位的生活。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硬化连户路,改水、改灶、改厕、改善居住环境,学习农业技术。很快,罗家坡的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2001年,余庆县委把罗家坡现象概括为“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作者:刘鸿 唐正平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