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织金模式“乡政村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26 贵州都市报

  

织金模式“乡政村治”(图)

  乡政府可以不再直接干预村民事务,群众开始积极参政议政,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

  核心提示:

  2004年1月5日,毕节地区织金县委颁发1号文件,文件名为《中共织金县委关于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村级事务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这份文件中的所谓村级事务承包责任制,就是指在一个行政村的范围内,根据村级事务工作量大小,将乡(镇)确定的村、组干部的工资总和或参与驻村包组乡(镇)干部的部分工资量化到村民组,以村民组为单位,依次由现任村、组干部及其他有能力的群众自由选择承包负责,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按包组工作实绩兑现报酬的一种新型的竞争激烈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同日,该县又颁发了一份关于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1号文件。改革正式拉开村级组织管理体制的帷幕。

  水塘村的试点样本

  八步镇水塘村,2005年3月25日14时整。

  水塘村支书田顺中从“两会一评”的主席台上从容地站起来后,面对济济一堂的镇干部、村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60多人,开始念起他该月的述职报告。

  这位刚刚当选为村支书的35岁青年,因工作出色而深得水塘村村民的厚爱。

  当水塘村成为织金县“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时,他作为这次改革的该村第一位村支书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随后,原村委会班子被田顺中率领的“三驾马车”所重组的新村委会取代:村支书田顺中、村主任杨远义、村副主任王发荣。

  新的村级管理体制规定,每个村干部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承包几个村民组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工作量化后获得相应的工作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没有收入。这彻底改变了以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村委会消极格局。

  改革开始后,村委会规定,每个月结束后,水塘村都要搞一次“两会一评”(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的会议,会议对象除了村干部外,还有镇里的分管领导及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主题是针对过去一个月里的工作总结和对未来一个月里的工作安排。

  会议的最后,还要每人发一张测评表对村干部进行一次民主测评。

  村民们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样的形式在他们村里以往几乎是看不到的。以往村委会的绝大多数工作几乎是村委会干部说了算,群众是根本不可能参与到这样的会议中来的。

  村支书田顺中说,事实上,这场改革给村里带来的除了“乡政村治”的新局面。且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个模糊且保守统计数字是:改革前,村里人均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改革后的人均年收入差不多在1800元左右。

  一位县委书记的调研

  普翁乡大街村无疑是织金村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发源地。2003年3月,时任织金县委书记的张玮到大街村调研。这是一个有着423户1491位村民的行政村,共有3名村干部9名村民组长负责参与管理。

  在村支书朱奎友负责的片区共有4个村民组,一位叫姬玉秀的女村民组组长兼管了两个村民组,并独自承担起这两个组的计划生育、农业税收等工作任务。

  姬每月的报酬是40元。

  与此形成截然对比的是,负责这个片区的村支书只需要管好另外2个村民组的工作,每月就能获得多于姬玉秀6倍之多的250元的报酬。而另外两位村干部,不管他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每月也照样能领取250元的报酬。并且,其他几名村民组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每人每月仍能获得20元的报酬。

  张玮当即意识到,村干部之间,组干部之间,以及村、组干部之间的报酬分配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矛盾。这样的不均衡的现实必将挫伤工作积极认真的干部的积极性。

  接下来,张玮又深入到10余个乡镇、数十个村进行调研,参加数十个村民组的群众会议。

  县委领导班子在后来的调研后一致认为,村干部之间权利不对称,村干部与组干部之间不是将报酬与工作实绩挂钩,而是拿身份工资,村干部或组干部即使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也不能多拿报酬,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会形成互相观望、敷衍塞责。

  在分析了以上的现象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后,织金县委便当即决定进行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

  报酬量化与村务新监督体系

  2003年7月1日,织金县委决定先在八步镇、白泥乡和普翁乡进行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试点。

  同年10月,在三个乡镇经过3个月的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后,织金县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乡镇的30余个村。

  当年年底,织金县委在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共织金县委关于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村级事务承包责任制的决定》,并由县委办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2004年1月,毕节地区织金县委将上述两个文件作为当年的1号文件向全县颁发,正式拉开了全县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的帷幕。

  《村改决定》规定,务必将“报酬量化到村民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以村民组为单位,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级各种事务。而改革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乡政村治”的理想格局。

  在监督方面,新的监督体系正在这场改革中逐步形成。

  除了继续巩固和完善原有的村级侯任干部监督外,还探索出了新的民主监督机制。诸如在八步、三塘等部分乡镇试行探索村“两会”评议干部工作实绩制度。即每季度召开村“两会”,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和包组管户干部分别在会上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代表的质询、评议,并进行民主测评,从而建立健全与群众面对面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级事务的长效机制。

  针对以往考核办法中不科学的地方,织金县委在这场村级改革中还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即“百分倒扣制”。———以计划生育工作为100分作为基础分,其他各项工作总体为100分,在考核时,将计划生育实得分值减去其他工作被扣分值,就是整个工作最后得分。

  相对而言,这套新的考核机制,比起传统的考核办法,更能合理地评价村级干部的工作实绩。

  “乡政村治”的新模式效应

  这场发自基层的“乡政村治”的新模式,最终产生的成效是明显的。

  水塘村村支书田顺中说,以前在村里做计划生育的工作特别困难,现在通过政策宣传,大多数村民都是主动到村委会来要求做节育手术。

  八步镇党委副书记李健说,实行“村改”后,群众在选举和罢免村干部等方面的权力也都大大加强了。

  62岁的王明举曾在水塘村当了15年的村支书,他说:“我们以前去小组做工作,差不多就是‘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做工作都是昏昏沉沉的。以前赶集时,村委会前常常围满了来要救济粮的村民,现在这样的现象都没有了。”

  织金县委组织部长黄采军说,“村改”中建立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不但使所有的村干部都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级各种事务,而且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群众参与决策、监督村级事务的热情。

  并且,“在约束机制上完善了村规民约,使群众的行为逐步得以规范。逐步实现了村级政治民主化、村级事务自主化、村级经济组织化和村民行为规范化。”

  “乡政村治”不再像以往那样只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群众参与村务决策的意识普遍增强,凡涉及群众利益的村级事务,如修建水窖、沼气池、通村通组公路、灌溉渠道、退耕还林等工作,群众都要派代表参与村委决策。”

  “群众已经开始积极参政议政,他们都普遍地意识到村干部的任免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在2004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支部书记、村主任、副主任等职位,大部分村参与竞选的人员高达8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黄采军说。

  据织金县委书记马培译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村改”产生的成效在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表现也非常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省排位从2003年第80位跃升至2004年的第36位。2005年,全县实现村民自治的村达15.83%。

  “村改”后,从繁琐的村级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村干部们开始集中精力思考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三年来,织金已逐步涌现出麻窝、小岩、山脚、水塘、金龙等近百个文明和谐村。作者:杨雄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