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模式“乡村旅游”(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26 贵州都市报 | ||
乘着这股东风,农民潘仁清的人生实现了从极度贫困到富裕的重大转变 苗寨里的“农家乐” 南花苗寨是声誉远播的凯里民族旅游村寨,潘仁清是村寨里首推“农家乐”的农户。就是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潘仁清的人生实现了从极度贫困到富裕的重大转变。 以前的潘仁清是南花苗寨里最穷的农户,住的房子雨天漏水,冷天透风,1亩多田,产的粮食远不够一家人吃。“那年头,日子说不尽的苦。”老潘说。 1985年,村子里刮起了一股外出打工的风,老潘也带着老婆和大女儿去了广东。到1996年,他们的存款达到了10000多元。看这钱足够盖房了,老潘一家三口回到了南花盖起了一栋漂亮的吊脚楼。 1997年,南花苗寨被规划成民族旅游村寨。村里看老潘家的新房特别漂亮,便在他家中搞接待。每一次,老潘都可以获得几十元的报酬,要是客人多,那收入更高。原本很贫困的一家子,日子开始红火起来,电扇、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渐渐进了家门。2000年,凯里市旅游局正式授牌,老潘家的“农家乐”取得了接待资格,这下,“农家乐”真让老潘乐了起来。 “在南花村,有很多个潘仁清,他们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努力发展经济,纷纷走上了致富路。”凯里市三棵树镇分管旅游的副镇长肖凯说。 据介绍,由于多方努力,南花苗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寨,是凯里市一枝独秀的旅游“金花”。每一年,到这里旅游的游客达到了五六万人。全村村民们的收入也由此增长。1997年,南花的旅游收入只有5000元,到2005年总收入达到了132万。村民中一般的年收入也上万,较高的达到了六七万元。这正是:苗家开门迎客来,旅游富了苗家寨。 侗寨里的民居旅馆 古朴考究的鼓楼、花桥,如天籁之声的侗族大歌,黎平县肇兴侗寨让所有远到而来的中外客人流连忘返。而古色古香的全木制民居旅馆,则成为许多游客留宿侗寨的又一个诱惑。陆新风和他的“露露”民居旅馆,就因为接待了大量旅客在当地小有名气。 陆新风是个土生土长的肇兴农民,能在偏远的侗寨把他的民居旅馆经营得红红火火,主要得益于快速发展的贵州旅游业。 2001年,从广东打工回来的陆新风满怀希望回到家乡。当时肇兴的旅游已经起步,看着每天在寨子里出出进进的老外游客,陆新风眼前一亮———开办民居旅馆,专门接待老外! 他把想法和乡亲们一说,几个有远见的老乡马上响应,在村干部和中寨村村民的支持下,以陆新风为首的4户人家开起了民居旅馆,那都是只有床位10来张的小型旅馆,陆新风家的投入约8000元左右,床位14张。到2002年,民居旅馆开始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客源,带来了更多的商机,这让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 2003年,陆新风筹款6万元,贷款6万元,在自家的鱼塘上又建起了一座新的民居旅馆。这是一座有4层高,32个床位的中型民居旅馆,也就是现在的“露露”旅馆。 游客一拨接一拨,名气不小的“露露”旅馆显然已经不够应付。现在,陆新风又有了新的打算:再建一座旅馆,专门针对对住宿有较高要求的游客,新旅馆准备在明年动工。看样子,陆新风是准备把他的民居旅馆进行到底。 “旅游扶贫”有了好开端 2006年9月5日上午,“2006年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在贵阳开幕。 此次旅游国际论坛的主题是“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盛赞贵州的乡村旅游已经走在了最前列,足以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授相关经验。他尤其称赞了贵州提出的“旅游扶贫”的理念,并以此取得的显著成绩。 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说,乡村旅游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城乡建设的催化剂。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作者:罗茜 范觉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