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代课教师惠志敏说句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0:19 四川新闻网

  岳建国

  11月6日《兰州晨报》报道,甘肃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42岁的代课教师惠志敏,一“代”就是21年。教学成绩非常突出的他,却在教师队伍管理的改革中被一脚踢出,不得不走上进城搬石头的谋生之路。

  据了解,惠志敏曾被评为全乡模范教师(代课教师只能评到这一级);他撰写的《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中国教育报》评为“教育素养与学生成才笔谈”论文一等奖;他在小学基础教育权威刊物《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教学论文,填补了当年庆阳地区教育界在全国性教育刊物上发表小学教研论文的空白;他被《中国教育文库》和《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分别聘为特约编辑;香港《中国教育改革》杂志社转载了他的论文《教学札记二则》,并邀请他前往香港参加学术交流会,但因为交不起360元的费用,他不得不放弃此行……

  这是一则让人难过、让教育改革蒙羞的新闻。

  由于历史原因,几十年来,公办教师和民办、代课教师之间在地位、待遇方面存在的双轨制现象,使民办、代课教师承受着巨大的不公。

  让我们看看“惠志敏们”是怎样的人:他们任教的学校大多地处偏僻农村,条件很差;他们的工资待遇连公办教师的一半都达不到,但他们默默地忍受了;因为端着“泥饭碗”,竞争压力大,他们教学更认真;公办老师有机会就找关系进城,他们只能坚守在农村……“惠志敏们”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已经没有能力学习其他生存本领的时候,却不得不重寻生计。

  也许有人说,再好的改革措施也会有纰漏,也会有人付出代价,何况惠志敏在最后一次转正考试中分数不够。但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目前,中考、高考加分的名堂那么多,为何不能在代课教师转正的条件中设置加分因素,以防止优秀教师名落孙山?再说,在民办或代课教师转正的过程中,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都在某些官员“行政手段”的“调节”下过关,为何对惠志敏如此苛刻?请问当地的教育官员,硬要将惠志敏这样的优秀教师踢出教育队伍,公平何在,良心何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