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铁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11:20 黑龙江日报

  井淑范

  铁力是三面环山的一座小城。小有名气的呼兰河水绕城淌过,日复一日,似乎在娓娓地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小城不大,东西长只有6000米,一眼能望到头;人不多,也只是十万有奇,相逢多曾相识。

  小有小的妙处,星大点新鲜事,转眼便路人皆知。谁家的大龄女结了婚,谁家的小儿子上了大学,甚至谁家养的芦荟开了花也会津津乐道地传遍半座小城。

  小城却是一部人生大书。我在那里读过自己的少年,读过自己的青年,读过自己的友情和爱情,读得难分难解,五味俱全……

  小城虽属弹丸之地,却是小兴安岭的门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北国重镇。传统的民族图腾与古老的东方文明碰撞,构筑了小城纯朴豪放的关东乡俗。一方水土一方人。粗犷泼辣的东北风养育了铁力人大山般的性格,林海般的胸襟,称得上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男人豪放,女人直爽。朋或客自远方来,当然不亦乐乎。大碗筛酒,大块切肉,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绝对够哥们儿。倘若是几位“老铁”凑在一起,对酒当歌,赋“九州风雷”,唱“大江东去”,那一定是“家家扶得醉人归”了。

  小城故事多。

  城西的“统领桥”足够修史志的文人墨客借此由头编本《铁力风云》;城东的五大营,也常常让人在寻找中费一番周折;城南的明命寺,虽说早已毁于那场愚昧的大火,却依然鲜活着一个个生命的传说;还有出城便可见的大山,哪一座都铭刻着抗联的丰功伟绩。

  如今似乎只剩下北山关帝庙了。那里居住着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刘明哲,劫后余生,并有幸在政协挂上一职,现在不知是否羽化而登仙?

  铁力山多水也多,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林业的比重要比农业大。如果你到林场走一遭,热情而又好客的婶子大娘们会捧出一堆松籽和榛子,拉着你的手唠起“棒槌姑娘”的美丽传说,绘声绘色,如数家珍。这故事不知传了多少年,讲了多少代,但每次听来还是觉得那么美丽和真实,令人如醉如痴。

  魂牵梦萦的那条绕城而过的呼兰河,现在是否还是那么清纯?回忆起少年时代,每到夏天,清清的河水波光潋滟,随处捧一口都可以喝。那时,我最盼望的就是放暑假,那时我就可以同小伙伴们天天都去光顾呼兰河了。我们在河水里戏水,你扬我一把,我扬你一把,最终个个都成了小水鸭子;我们在河里游泳,学狗刨,学扎猛子,学漂洋,和男孩子一样疯,一样野。那种开心、那种惬意,如今只能在梦中寻找了。

  同学几番来电话催促,说再不回来,就找不到当日的风貌了。当我终于觉得我这个天涯游子该回小城看看的时候,才想起离开铁力已经快二十年了。听说饱经沧桑的西河故道,如今建起了新颖而又别致的公园,给小城新添了一大亮色。从此,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饭后茶余坐在炕头看电视剧,走出家门去听“二人转”了。

  最难忘西河坝下那棵大杨树。那是我儿时伙伴的家,是我编织友谊和梦的绿洲。据说如今也让“花园小区”、“西苑小区”等漂亮的楼群给代替了。这让我的心中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有惋惜,有留恋,有兴奋,也有喜悦。田园诗话毕竟敌不过电子时代。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总是以牺牲田园为代价。

  铁力城东的桃山,是不是还保存着那份古老?记得少年时分,每到暑假,我们几个同学经常到山上游玩。山腰处有个山洞,一眼望进去,洞里黑黑的,有些阴森恐怖。几个胆大的男同学,举着木棒,跃跃欲试地向前走了几步,最后还是退了回来。如今,那座山洞一定还在,只是它的风光恐怕不在了。因为这些年家乡大上旅游,火了漂流,火了滑雪,火了石林观光,火了原始森林狩猎,谁还把一座大山放在眼里。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我,因为我常常是梦里也要游桃山的。

  小城是变了,变得气象万千,风光无限。我也变了,变得好回忆往事,好想起故人,好想起家乡。我是该回小城看看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