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上) 专家“会诊”“西湖”论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3:04 大河网-河南商报

  

“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上) 专家“会诊”“西湖”论剑

  

“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上) 专家“会诊”“西湖”论剑

  

“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上) 专家“会诊”“西湖”论剑

  

“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上) 专家“会诊”“西湖”论剑

  

“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上) 专家“会诊”“西湖”论剑
近几年,我省旅游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大小旅行社风起云涌,新旅游景区纷纷面世,游客接待量和输出量逐年上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人才匮乏、流动性大的暗流一直在涌动,甚至逐步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人才问题也成为各旅游企业最棘手的问题,无论是招徕游客的旅行社,还是接纳游客的旅游景区都曾经或正在被人才问题所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8月9日,本报旅游版特联合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和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请来郑泰森、林梅英、龙京红、廖晓静等省内知名专家,与50余家旅游企业一起在西湖明珠大酒店(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论剑”。

  旅游人才问题需引起全社会关注(河南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林梅英)

  长期以来,旅游界人士对于人才的培养及供给与需求的对接问题一直都非常关注,并且随着旅游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也正是由于旅游人才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河南旅游发展研究所才决定联合河南商报社、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单位举办此次论坛,搭建一个让企业和高校进行信息交流及人才对接的平台。

  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旅游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涌动着旅游人才缺乏、流动性大的暗流。据国家旅游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大概有700万人,而实际需要的专业旅游人才人在900万以上,旅游人才的缺口达200万人。还有一组数据表明,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两年以后,继续从事旅游行业的只有40%左右。事实表明,目前我国专业旅游人才的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旅游人才的缺口在进一步扩大。再者,目前,旅游产业正处于整体升级的阶段,很多旅游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直不能做强做大,在人力资源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不多,让员工感受不到光明的发展前景,故而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在旅游人才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旅游院校、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中高层人才缺乏”和“旅游人才流失”等问题,增强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构建旅游人才培养、输出与使用的绿色通道。

  人才是河南旅游飞速发展的原动力(省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

  近5年来,河南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每年所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都在稳步上升,大量的新景区、景点也纷纷问世,各种大小旅行社也蜂拥而出。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从旅游企业数量、游客的接待量,还是从在整个全国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来看,河南旅游业都有了空前的提高,以至于很多省外的旅行社也开始热推河南的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是大批的旅游人才推动的,没有这些人才来支撑,河南的旅游业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发展。

  我认为,旅游人才可分为5类:领导人才、景区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人才、旅行社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他们构成了旅游产业链上最核心的一部分。正是这些人才支撑了河南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几年,河南旅游呈现出很多的亮点,比如说“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都已经在全国叫响。这与各级人才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另外,我省的旅游人才现状也有一些让人担心的地方,旅游规划和开发人才稀缺导致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旅游投资主体变得多元化,景区投资者和管理人才的素质参差不齐,又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人才相助,因而开发水平低下,急功近利,遍地开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还有,由于河南旅游资源特殊性,对于人才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决定了我省旅游发展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但是,这方面人才目前还比较缺乏。拿旅行社行业来说,很多管理人才对旅游产品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做得很不够,人云亦云,别人推出海南游,自己也跟着做海南,没有个性和吸引力,最后只能拼价格,造成利润低下、零负团费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缺乏文化底蕴深厚的复合型人才惹的祸,河南旅游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培养这些人才方面下工夫。

  培养一支复合型的旅游人才队伍,还需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长效机制,不断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生事物。也不是说,现在补充大量的博士、硕士,我们的人才队伍水平就能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旅游业已经被划入了文化创意产业行列,创造性和理念非常重要。不管你过去是干什么的,学历有多高,资历有多深,都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我们旅游发展的步伐。借助不同类型的形式,经常把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新动向通过交流、碰撞来开拓视野、丰富思路,使自己每天都能接触到新鲜的事物,这样才能引领旅游行业的发展,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培养优秀旅游人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龙京红)

  从事这么多年的旅游教育事业,我最多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难!”旅游人才培养过程有很多因素难以控制,这些问题令人很头痛、很无奈。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校教育与行业严重脱节,行业因素在教育中的体现严重不足,学校主要依据分数而不是职业意愿和职业要求选拔学生(有的学生到校后并不喜欢本专业,有的喜欢但性格或外在条件等不具备从事本专业的优势)。招生的时候,我们想对学生进行面试和普通话测试,但国家教育部不允许,只好作罢。还有,中国旅游院校的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转行而来的,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活动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或实际操作培训,而且高校还不能自行设置课程计划,课程中基础理论性课程比例过大,实践性课程及实习相对较少,使旅游知识太一般化,不能适应旅游业界要求毕业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合作、交流、适应性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要求。

  再者,从学生就业方面来讲。统计数字表明,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不高,尤其是在本行业的就业率很低,每年都看到自己培养出的很多学生都流失到了其他行业,我感到很心痛。难道旅游业就真的没有一点吸引力吗?不是,是我们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目前,很多旅游企业都存在“重视用人,不重视育人、留人”,很多大学生进入单位很长时间仍旧看不到光明前景,没有目标也没有激情,辞职那是早晚的事。所以,旅游企业一定要完善自己的用人机制,让员工下基层工作时给他一个目标与希望,比如说,干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标准就给予奖励、升职等,这样,他干起来才会有激情,有动力。

  旅游教育与教学的模式也需要改进。目前,旅游行业一般的劳动密集型岗位门槛在降低,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所稀缺的是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理和旅游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而现在的教育模式却不能满足行业的真正需求,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需要专业的机构来运作。

  政府也应该引导发展全国性的旅游人才市场,建立人才库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并同时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以提高人才市场配置效益,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总之,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不光是院校的事,还需要政府、企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商报旅游版将为行业发展尽力(河南商报常务副总编牛振林)

  今年是《河南商报》创办都市报的第十年,全新改版的第二年,各种精彩活动已经陆续推出,“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的旅游版能通过关注旅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在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河南旅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河南商报》创刊于1983年,1997年改为都市报,2004年9月并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被列入河南都市报“报业双雄”计划,2005年8月全新改版,旅游版也在那时全新面世。经过两年的运作,《河南商报》坚持“做有价值的新闻”理念,用故事来写新闻,用镜头来写故事,做出了很多深受大家喜爱的好新闻,其中关注旅游行业的也不少,比如《省委书记一句话点开河南旅游之门》、《河南敢为中部旅游先》等,都引起了很大轰动。《河南商报》在发行上实行“城市中心开花,高密度覆盖”的战略,通过“零元订报”、“万店联盟”等活动,大大增加了发行量,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公益形象。通过进一步改善发行结构,辐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我们在全省实现了高密度覆盖,在郑州市的中心地带以绝对优势压倒对手。2007年元月,《河南商报》还被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强势媒体”,这在河南报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样一份有着大发行量、大影响力、诚心为大家服务的报纸,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各个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这次“2007河南旅游人才发展论坛”就是如此,以《河南商报》旅游版为阵地,讨论一下旅游行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来源: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