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送下乡 婺剧进校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6:48 浙江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毛广绘 柯城区报道组 徐建中) 日前,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精宏食堂门口,来往的人们被“西安高腔”四个字吸引,机电学院暑期实践队的凌峰等人派发了传单,赠送“西安高腔”剧本以及视频资料。以后,他们还将把“西安高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到杭城各大高校。

  “西安高腔”是婺剧的六大声腔之一,是衢州土生土长的戏剧声腔,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戏的活化石”。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严村村是“西安高腔”的发源地之一。7月22日,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暑期实践队来到这里,着重了解和认识 “西安高腔”。90高龄的高腔老艺人严邦镇不顾年高体衰,即兴为他们哼唱了一段。高亢嘹亮的嗓音让在场者赞叹不已,大学生们争相要跟严爷爷学习,围在他的身边细心聆听。严爷爷也为他们的热情感到高兴:“西安高腔难学。当年和我一起学戏的,有十几个人,只有我一个原原本本向师傅学完。我前前后后共带过一百多个徒弟,但也只有七八个村民会一点。”“西安高腔”正面临没有正式的传人而没落的危机。

  令人欣喜的是,严村村一些幼儿园小朋友也开始学习“西安高腔”,还和严爷爷一起表演,虽然演唱功力远远不够,但是他们认真的神情打动了大学生们:“小朋友们稚嫩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西安高腔’需要我们去传承和保护,去传播和发扬。”回到学校后,大学生们马上动手,把自己听到、看到的“西安高腔”的历史和现状整理出来,制作成宣传资料,他们要把这一古老的剧种带进杭城各所高校,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保护、继承“西安高腔”。

  而在溪水潺潺、古樟环抱的严村村,农忙之余,纳凉之时,几位村民会聚在一起试着练一练话剧。原来,大学生们在学习“西安高腔”的同时,还给村民们送上了自己演的话剧《掠过山冈的清风》,虽然他们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话剧训练,但他们用自己的心去表演,感动了村民。在他们的帮助下,严村村成立了“春泥话剧社”,村里的20多位文艺骨干成了话剧社的第一批成员,大学生们当场赠送了一些话剧剧本以及相关话剧专业的书,供村民们学习。

  为便于长期联系,大学生们申请了公共电子邮箱作为平时交流的平台,双方确定了一名联络员,负责两地的联系,就剧本、话剧社建设等问题进行交流。严村村党支部书记严志刚说:“以后,在村里的各种文艺表演中,话剧将成为一个新的节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