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红绿灯的伢儿得了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6:49 钱江晚报

  本报讯 近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杭州景成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完成的课题,获得了社会科学类的一等奖。在浙江参赛的11个团队中,他们是唯一一个由初中生组成的。

  课题萌发于上下学途中

  景成实验学校选送的课题叫“关于石桥地区红绿灯时间间隔设置与汽车流量关系合理性的调查报告”,这个课题萌发于同学们的上下学途中。

  去年9月刚开学,景成实验学校的初一学生瞿欢欢和平常一样,放学后坐公交车回家,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车流量非常拥挤。“每次上下学,公交车过红绿灯时,总要等很长时间,有时候一堵就是半个小时,本来我家到学校只要15分钟左右,交通不好的时候要40多分钟才能到家!”

  欢欢觉得路口的红灯比较长,而绿灯很短,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作为学校科学探究社社员的欢欢和同学讨论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他鼓励孩子们展开调查。

  调研成果:某些路口已作改进

  得到了老师的支持,欢欢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20人的团队,分成了6个小组,分别对石桥区的6个路口进行了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花了整整两个月,通过问卷、网络、实地走访等环节,对石桥地区的交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课题组的成员冯晓杭说,“我们发现这些路口的红灯最长可以达到90秒,绿灯最短只有19秒,而根据科学调查结果,绿灯最短不可少于25秒,红灯最长不得超过70秒!”

  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专门到杭州下城区交警5中队递交了他们的调查报告,中队领导很重视,通过实地核实后,已经对某些路口做了改进。

  “当时我们也没想到能在全国获得大奖,孩子们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来,这种举动本来就是值得鼓励的。学校花了财力物力来支持他们的课题调查。只要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发展,我们就都支持!”景成实验学校校长吴林富说。

  学校老师张虹介绍:“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就把研究性学习正式纳入高中课程,并记入学分。他们虽然还是初中生,但这样的调查研究是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探索,这对他们的社会交往、动手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本报实习生 周艳 本报记者 梁建伟

  本报通讯员 鲍争志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