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公里黑土行 专家考察团纵论热议农垦试验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9:11 黑龙江日报

  8月3日至9日,参加“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论坛的专家考察团历时7天,行程3000公里,考察了我省垦区建三江、红兴隆和牡丹江三个农垦分局的部分农场、作业区和小城镇。带着“在黑龙江建立国家级农业试验区是否合适、如何搞好试验区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从七星农场标准化、职能化水稻育苗基地到北大荒米业30万吨水稻加工厂,从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到友谊农场5分场现代化农机具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调查一路问,专家们越走越兴奋。随着对垦区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了解,专家们面对记者的采访,纷纷愉快地打开话匣子。

  段应碧——为国人打造稳固性饭碗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始终是个大事情;粮食生产能力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从黑龙江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粮食生产潜力很大,只要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完成300亿公斤可调出省商品粮的任务。国家应高度重视黑龙江的粮食基地建设,各部门齐心协力把试验区办好,为我们国家打造一个稳固的永久性饭碗。

  办好试验区,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土地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等。可以考虑把农场的经验搬过来,农业走高产高效的路子,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农村兴起小城镇建设,如此把商品粮基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才能稳固长久地发展。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有土又有水,匹配很好,但存在一个问题,现在多是用地下水灌溉,而地表水尤其是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水利用得很少,因为缺少必要的灌渠工程。国家投入搞这种大型水利建设是必要的,不一定需要地方配套。

  徐更生——解决好粮农以外劳动力就业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谷物是原料产品,不可能实行高价政策。因此,以生产谷物为主的粮农致富,只能依靠大规模经营、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高效生产模式。研究表明,我国北方种植粮食的农场适度规模不应小于500亩(合33.3公顷)。以目前黑龙江垦区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9.6公顷看,黑龙江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扩大生产规模,坚持在不改变农民(或农场职工)承包土地基数,保证其承包土地收益持续增加的原则下,尊重他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使耕地逐步向具有经营能力的少数农业生产者集中,实现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率,保障试验区内粮农的收益。

  当然,这随之会产生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就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畜牧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城市化进程,通过细化的专业分工与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粮农以外劳动力的收入和利益。

  张象枢——以科学思维指导试验区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经济学专家

  黑龙江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探索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就地转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途径。这些问题均属于系统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以系统科学的视角对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进行系统思考,探索运用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现代农业综合试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最初来源于自然的生态系统,永远依托于自然生态系统,最终还要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黑龙江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是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农垦团场为核心,逐步向周边辐射、扩散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它不仅是国内、东北亚乃至全球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一块稀有的宝地,更是国内、东北亚乃至全球生态系统中关系到全局生态安全的一块稀有宝地。因此,试验中要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维持良好生态作为发展基础和努力方向,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曾业松——切实保证生产主体利益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

  国家抓粮食安全,必须要有安全保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非常必要。从黑龙江的情况看,耕地、生态的自然条件和现代农业现有的发展基础,都为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这里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既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

  作为一个涉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与挑战的庞大系统工程,试验区的建设实施,绝不是单靠行政命令就可完成的,必须在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一方面要坚持粮食生产的基本规律,即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它要求示范区内的现代农业必须在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粮食生产的效益原则,即生产主体的利益原则。保护和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黑龙江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要始终抓住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这根主线。

  柯炳生——国家应给予更多财力支持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的粮食问题,既有近忧,更有远虑。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供给保障能力。由于耕地资源丰富,未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有效,黑龙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垦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可加快黑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是可行的办法。

  看了农垦之后,觉得农垦的许多做法值得黑龙江农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认真学习借鉴。试验区的建设要牢牢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一方面注重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在有限的面积上提高单产水平,增加商品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增加质量,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试验区的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涉及一些工程,但黑龙江毕竟自身财力有限,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因此国家财政对黑龙江商品粮基地建设要有更多的财力支持,包括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土地整理、建设科技园区、示范园区的投入、大型农机具的购置补贴等等。

  于保平——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有新思路,目前我们需要的是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科技服务配套完备,环境和谐、生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型粮食生产基地,而不是单纯数量型的生产基地。因此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着力提高粮食品质竞争力。

  从黑龙江省情实际看,试验区首先应成为优质大豆的主产区。我国大豆的优势在于非转基因,在全球崇尚绿色的今天,我国大豆一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应该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大豆的年产水平,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其次,黑龙江应该成为我国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现在,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对优质大米的需要日益增长,黑龙江具有生产优质大米的良好条件,理应占领更大更广阔的市场。黑龙江还应该是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只要妥善处理好口粮、饲料和工业用粮之间的关系,玉米生产和加工有许多文章值得做。

三千公里黑土行专家考察团纵论热议农垦试验区

  建三江农垦分局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壮观场面。聂尚荣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