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采访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9:32 南方日报

  /南方论坛/

  本报评论员 周虎城

  媒体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所刊发的信息和言论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只要媒体不是出于实际恶意,媒体就应当享有一定的表达空间。更关键的是,在媒体并无实际恶意的情况下,掌握信息和有掌握信息能力的权力机构理应向媒体打开大门,开放那些本来就有开放条件的信息和领域,让媒体在开放的条件下开放地采访

  昨日下午3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组成的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市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打击“黑砖窑”情况。通气会上,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薛延忠对新闻媒体的工作给予综合评价,一方面认为“黑砖窑”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当地快速、有效地处置和解决“黑砖窑”事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又表示由于媒体报道中的一些线索和情况提供和反映得不够准确,给当地解救和寻找被困失踪人员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新闻媒体在山西“黑砖窑”事件中的作为不能一概而论,舆论监督也需要适宜的、准确的、负责任的监督方式。

  这样的评价和说明在现今的语言生态中当然是政治正确的措辞,媒体从来都不是所谓绝对真理的掌握者,也从来不是什么救世主,媒体就是媒体,是时代进程的记录者,是信息的传递者,是思想的表达场,媒体所能做的就是向公众传递他们理应知晓的信息,公正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媒体的这些属性决定了媒体绝对不可能开口闭口皆为真理,媒体同样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媒体也会出现很多事后经证明不完善或者不准确的信息,也会发表不合时宜、有失偏颇的言论,甚至有的媒体还会不遵守起码的新闻规律,像“纸馅包子”事件那般制造假新闻。自然,媒体需要反思,需要明晰如何承担责任心和公信力,懂得不能拿诚信开玩笑。无数次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一个媒体整天以谎言面世,在一个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时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媒体就会逐渐失去读者、观众和听众,而变成主办者的自娱自乐。在这样的情形下,又谈什么“社会公器”呢?

  但是,反思之余,万不能把责任都推向媒体。媒体报道的信息不准确,有的是媒体职业素质等自身的原因,有的却是一些势力蒙蔽信息、拒绝公开或者透露假信息的产物。比如有个地方在发生大水浸入地下商场后,一边像铜墙铁壁一般地阻挠记者拍照,一边又以媒体没有拍到现场照片为理由痛斥外界信息不准确,是假新闻,这就未免太过于霸王气了。像这样生怕记者报道出真相的地方,事后开再多的新闻发布会、拿出再多再信誓旦旦的数据,又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呢?

  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和传播,山西“黑砖窑”事件也许一直湮没不闻,根本就不会成为“事件”,地方上的某些官员也不至于在一波又一波的问责声中丢掉乌纱帽。作为有责任心和公信力的媒体,当然希望知晓更多确凿的线索,发布更多准确的消息,但是,媒体并非政府行政部门,亦非国家暴力机关,要让媒体在一开始就和两者一样动用国家机器掌握大局,那既不是媒体的义务,更非媒体能力之所及。那种把媒体看成是全知全能的受众,或许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而寄托于以公信力立足于世的媒体;而那种以全知全能为标准要求媒体的权力机构,则无疑是对权力本身的自我否定,是规避自身责任的表现。

  注重舆论监督是好事情,但不能一边注重,一边又设立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和苛责舆论监督。媒体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所刊发的信息和言论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只要媒体不是出于实际恶意,媒体就应当享有一定的表达空间。更关键的是,在媒体并无实际恶意的情况下,掌握信息和有掌握信息能力的权力机构理应向媒体打开大门,开放那些本来就有开放条件的信息和领域,让媒体在开放的条件下开放地采访,信息不是才能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一言以蔽之,开放采访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法宝。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