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向善之心 求治本之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9:33 南方日报

  信向善之心 求治本之策

  “北边”忏悔事件的几点启示

  “北边”忏悔引发的新闻

  “北边”走了。

  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话题。

  在我们的理解中,“北边”是一个偶然得到的标本,“北边”忏悔却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北边”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因是犯罪空间的压缩,使其“干活难”、“前途”无望;内因,则是英雄的感召,使他由“内疚”到自我感化而离开。

  可以期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有更多“北边”出现,他们不一定在媒体、在公众面前忏悔,但良心未泯,弃恶从善,或者更进一步向警方自首、戴罪立功,一样能赢得内心的安宁,民众的理解与赞赏。

  “北边”的存在,有其非常积极的意义;“北边”事件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启示……

  启示1

  面对阴暗的心灵,英雄主义的力量仍未湮灭

  “北边”来到报社的初衷,是“受到陈世豪牺牲的震动”。听到“北边”的讲述,我们也一度有过怀疑,但随着事件真相被一层层剥开,我们开始相信:在这个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英雄主义仍然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北边”讲述,他之所以下决心弃恶从善,是因为读了便衣英雄陈世豪的事迹。对陈世豪事迹的报道,“北边”读得可能要比我们仔细得多。虽然陈世豪的死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但“北边”却感到了深深的内疚。“北边”说,他们很怕这些便衣,但也很佩服这些便衣。对一位英雄的崇敬,如果出于一般人之口,我们可以怀疑他可能只是一种敷衍,但出于英雄的对立方之口,我们无法怀疑他的真诚。

  值得注意的是,“北边”曾经在一次牢狱之灾过后,有过从善的念头,但在严酷的生存状态之下,他最终还是“重操旧业”。所以,有人不免怀疑,他会不会过一段时间又无奈地回到那条“老路”上去?对此,我们认为,“北边”正在尽他最大努力跟过去决裂。他选择南方日报这样的媒体,还带记者到他曾经住过的“村庄”暗访,他一定知道,通过媒体的曝光,很多的人会关注他、知道他,他旧圈子里的人,还有警察,都将使他“再也回不去”旧生活。所以,他做的这一切,是在“自绝后路”,是很决绝地在跟旧生活决裂。

  我们相信,人是有着一颗向善之心的,只不过,向往光明的心某些时候不免蒙尘,能够自我擦拭尘埃者,无疑也是值得尊敬的。

  “北边”事件让我们相信,所有的人都是有着向善之心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着非常多的隔阂,但是,请相信一个受到英雄主义感召而忏悔的人,有重新生活的勇气。对于“北边”没有选择自首,社会舆论的普遍宽容,也说明了百姓们对浪子回头的大度。

  启示2

  “北边”同党规模“缩水”九成,预示广州治安向好

  便衣民警在“北边”提供线索的粤溪村,捣毁了两个团伙,曾在公交车上“干活”的“小西北”说,“活越来越难干”了,许多人因为“前途”无望,也逐渐离开了这一行。

  “北边”也说过,高峰时期,他所在的城中村干这一行有1000多人,现在可能只剩下1/10了。

  “北边”和他的旧党们的讲述印证了市民们的一个感觉:目前广州的社会治安形势虽然仍严峻,但的确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这一切,均源于“北边”及其旧党们在我省的犯罪成本已大大增加,不及时“转移”,时刻有被抓的危险。

  毋庸置疑,社会治安的逐渐向好靠的是职能部门的不懈打击。随着公安机关便衣警察队伍的建立,公交车盗抢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警务模式的改革,也将进一步促进更多警力下沉在社区中;“电子眼”等高科技力量的介入,也必将进一步围剿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间,使其犯罪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也越来越警惕,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考验民警们的“斗争能力”。

  广州市便衣支队支队长赵汉东就说,按照原来的办案模式,警察是在发生了案件之后才去立案和侦查,现在他们全天候在街头上打伏击,把力量全推上了路面。便衣们在斗争之中,也都修炼成“伪装”的高手,“伪装”到极致,有时老百姓竟把他们也当成贼。无奈之下,便衣警察们在伏击抓人时,都要把“便衣警察”的背心折叠好放挂在腰带上,抓人时一扯就能穿上。

  群众也是压缩犯罪分子犯罪空间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广州市3万多名出租车驾驶员都是信息员,便衣警察有所有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的手机号码。凡是举报犯罪的群众,广州市均给予奖励。

  “广州几乎每一个车站都有便衣和保安,我们下手也越来越难。抢夺团伙的大哥和小弟们都得盘算,什么时候下手,什么时候不下手,甚至为了躲避警方风头,而远涉广州周边城市‘搞生意’”。一名作案歹徒的话,透露出让人振奋的信息。

  启示3

  深度打击治安盲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求新求变

  对“北边”忏悔事件的追踪,使记者的足迹深入到城中村、出租屋、救助站、车站广场,因为在这些地方,能找到“北边”们活动的踪迹。正是隐匿在各式各样的出租屋中,盗抢歹徒们才有一层“保护色”,才能像臭虫一样,在阴暗的角落里苟活;正是因为车站、公交车等治安复杂场所的点点疏漏,这些外表光鲜的“寄生虫”,才有猎取到猎物的机会。

  精准打击!警方曾经无数次提起,但事实上,还是在上述这些地方,才是案件的多发地,才是需要深度打击的所在!

  “北边”曾透露,初期他多在火车站“干活”,后来又将隐匿地点转移到矿泉街附近;再后来,他们又在更为边远的粤溪村“安营扎寨”,一次次地远离城市中心地带,也预示着警方打击力度的一次次加大,城市中心地点越来越“干净”。

  但一切还远没有结束。

  出租屋的净化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便衣民警在“深挖”后发现,出租屋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很多小孩聚集在出租屋里没事干就闹事,使一些出租屋变成了黑窝。通过登记、摸查,通过定期清查,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赶出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对治安复杂场所的监控、清查,由于有了更多“电子眼”的介入,打击也更为有效。

  “北边”还提起,他当初沦为抢夺分子,是因为自己行李被偷,吃饭都成了问题,才“入行”的。警方调查发现,很多犯案者是送去救助站的未成年小孩,犯罪团伙就是在救助站附近“捞”小孩的。无疑,救助站应该有完善的机制进行管理。

  对于社会治安来说,讲得最多的是综合治理。除了对治安盲点进行打击之外,职能部门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工作,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加强超前控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离不开教育。很多未成年小孩沦为罪犯,其家长和监护人负有一定的责任。职能部门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或少年教养及执行治安处罚以后的人员,除了重点监控之外,还应加强帮教工作,使他们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本报记者 戎明昌 刘中元 统筹 曾庆春 韩浩

  编后语

  到今天,“北边”忏悔事件报道将暂时告一段落。8天的时间里,我们连续刊发了8个专题报道,从“北边”的忏悔,到记者初探粤溪村,再到警方的“精准打击”。以“北边”为标本,本报记者对一个社会人堕落为抢夺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化链条,进行了有机梳理和深入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

  我们无法预见,已离开广州的“北边”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但我们相信,有了向媒体坦白一切的向善之心,他真的能够彻底地告别之前阴暗的生活。是隐姓埋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正当工作,还是向警方自首,换取更大程度的社会认同和彻底忏悔?“北边”留给我们的是一些谜团。可喜的是,我们在采访报道之中,看到了公众对恶的谴责,对善的向往,还有对弃恶从善的认可和宽容。感谢您的垂注。

  图:

  本报自7日起连续8天重点报道“北边”忏悔事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