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二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05:43 大河网-河南日报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理论体系作了系统的论述,丰富创新了我们党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鲜明的亮点集中体现在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基本要求等方面。

  第一,理论体系的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把我们党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精辟论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全会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刻地论述科学发展观,《讲话》系统地完整地论述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框架还是首次。其创新点有三。《讲话》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九个基本观点,这九个基本观点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三个阐明”,即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这“三个阐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层意思,是“六个揭示”,即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论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六个揭示”,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第三层意思,是“一个要求”。《讲话》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了四项战略举措,以保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思想观点的创新。《讲话》在精辟论述科学发展内容体系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归纳起来有四个“首次”。一是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这一历史新起点就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情”起点和“世情”起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起点。把握好“新的历史起点”,对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第一次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讲话》把这个战略机遇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它告诉我们,机遇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可能,并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把世界眼光、科学决策、创新精神与历史机缘结合起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

  二是首次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第一次提出“统筹兼顾”概念的是毛泽东,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基本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科学地把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展开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相协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创新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

  三是首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一次提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想,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针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强调的。《讲话》把“三好”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相联系,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创新。从党的宗旨到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创新了党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这一立足点和落脚点,要求我们做好“四件事”,分“三步走”。即做好多数人受益的事、做好群众最急需的事、做好长远起作用的事、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三步走”,即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近期利益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发展好。

  四是首次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讲话》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价值取向的高度,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属问题。科学发展观这一价值取向,要求一切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目的;要求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在发展中要尊重人、依靠人、塑造人、解放人、发展人、为了人;在发展中维护民利、解决民生、保护民权。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基础,发展创新了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创新。《讲话》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项基本要求的内容,过去都明确提出过。但是,把这四项内容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是第一次。其创新之处就在于指明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进方向,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路线保证、目标保证、动力保证、组织保证;抓住这项要求,就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使基本路线的保证力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度、改革开放的动力度、党的领导的核心力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力,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譿訛4

  执笔侯远长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突出矛盾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讲话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化,并将其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这是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重大转变。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经济从2006年的发展态势看,仍处于高增长、高投资、高顺差、低就业并存和高消耗、高排放、高过剩、低效益并存的经济生态。这种宏观经济生态使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和“增长的烦恼”日益突显。

  一、“增长的烦恼”已经越来越强烈地困扰着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一是资源、环境、能耗和市场的四重约束日益强化。中国经济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已使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传统增长方式的负面效应开始超过增长所带来的正面收益,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面临产业政策的“硬调控”,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面临着痛苦的硬转换。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在持续降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已从2001年的33.94%,增至2006年的52.47%。由于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影响,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却持续降低,投资效果连年下降,已从周期性高点0.34降至0.23。三是经济外向依存度过高,增加国际化生存安全隐患。外贸进出口总额连年高速增长,外向依存度已高达65.6%,已连续四年高居60%以上的危险高度,抗御国际市场波动风险和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减弱。贸易顺差不断攀升,引发贸易纠纷不断,连年成为全球被贸易起诉和制裁最多的国家。同时,2006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美元汇率却持续下降,比上年末贬值3.35%,这意味着在这一年里,中国用廉价的商品、低廉的劳动力和高昂的资源环境成本换来的美元资产有357.21亿“蒸发”为乌有。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不和谐问题。“增长的烦恼”实质上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度正在急速增高,潜在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风险在加大。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而城镇就业增长率低。2006年GDP增长10.7%,城镇就业增长率却只有3.6%。而2001年GDP增长7.3%,城镇就业增长率却达到12.5%。近年,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就业高峰期,连续5年低于4%的城镇就业增长率与连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相比,显得很不和谐。二是投资和出口增长率高而消费增长率低。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不平衡发展,导致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出口、国际收支等方面出现严重失衡。消费增长较慢,无法给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提供较为稳健的内需市场支撑。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率高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低。2006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9%,已经连续四年高于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同比实际增长了10.4%和7.4%。这意味着国家可支配财力连年持续增加,而城乡居民收入份额连年持续下降,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急速拉大,致使大多数人不能共享应有的经济发展红利。

  努力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重点选择

  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快慢问题,而在于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作用,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建立能够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盈缺和环境损益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技进步、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财税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实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措施:加大体制创新力度;构建新的政绩评价体系;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粗放型产业扩张;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力争在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总量、优化结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二是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的自主创新科研体系;四是努力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一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即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经济运行调控机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和风险应对机制;构建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基础。

  四、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要主动对接国际经济,加快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能力。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提高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层次,建立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一体化的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新优势。提高一般贸易发展水平,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增加附加值。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集团。譿訛4

  执笔龚绍东

  来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