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该成为“奢侈消费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10:31 黑龙江日报

  8月8日,杭州某影院为庆祝店庆8周年,推出全天电影票价8元活动。此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排队买票,现场一度混乱,一天的票在短短一小时内被市民抢购一光。

  把中国电影票价比喻成脱缰的野马,一点儿也不过分。1982年,只需要花1毛钱,就能目睹中国“大片”《少林寺》的真功夫;2007年,《变形金刚》在北京上映时,80元的价格让人恍如隔世。25年间,翻了800倍。(9日《南方周末》)

  电影票价25年翻了800倍,这是纵向比;从横向看,在美国一线影院,《变形金刚》晚场票价为8美元,按照当前的汇率,相当于62元人民币。表面上看两者差距不大,但中国的人均GDP仅约美国的1/20。也就是说,看同一部电影,我们的电影票要比美国贵20多倍。

  电影,怎么就变成了一种“奢侈消费品”?

  原因或许很多,不过关键还在于中国电影行业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操作。动辄投资上千万上亿元摄制电影,不提高票价成本怎么收回?更何况他们还想在观众身上狠狠赚一笔。

  然而,高票价在给电影产业带来“一片大好形势”的同时,给大众带来的却是电影娱乐享受指数的严重缩水。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市民而言,这种娱乐享受指数几乎等于零。电影票太贵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心声,不说普通市民,就是一般的城市白领阶层,又有几人能够经常光顾影院?

  想想也真奇怪,电影行业这些年越来越好,但普通百姓得到的娱乐享受却反而越来越差。以前看电影是普通百姓的一种日常性消费,如今却因票价过高而让很多人不敢问津了。

  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让大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而不是以高票价来限制甚至剥夺大众的这一精神享受。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有关部门应该给电影票价定价机制予以规范约束,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消费得起,真正享受到现代电影业发展带来的更多精神享受,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要求。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