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难停车难 大交通下广州自行车走向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15: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下月就“自行车道路及停放场所”方案证询市民意见

  ■本报记者汪令来 曾颂 实习生麦君泳 赵晨雁 陈颖芮

  广州自行车上路难、停车难。“路况太差,单车道常常被汽车堵住”,“在路上骑单车的安全感,比摩托车差多了”,禁摩后很多人因此又放弃了骑自行车。

  到今年8月,广州市私家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辆,成为继北京、深圳之后全国第三个私家车保有量超百万的城市。与此同时,制订《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部门将在9月就“自行车道路及停放场所”方案,向市民证询意见。自行车道路及停放场所,在事隔近20年后,首次被提上官方议程。

  本报记者连日调查发现,自行车与私家车在上路、停车等关键资源分配上,有着天壤之别。在大交通背景下的广州,80万辆自行车的路会越骑越窄吗?

  上路难———

  在广州骑车,斗智斗勇练胆子

  在广州东风东路一家媒体工作的罗先生,在广州已骑了27年自行车,并且至今仍在坚持。十多年前,从一德路的家骑车到单位要半个多小时;现在,从天河广利路的家骑到单位只需不到10分钟。但他表示,宁愿回到过去骑更长的路。现在的路太难骑了,“简直就是斗智斗勇练胆子”。

  最难的是没有自行车道。即使有,哪怕是在宽五六十米的大道上,也是象征性地在机动车道旁,划一条1米左右的“羊肠小道”,有的地方甚至只有50厘米宽,与机动车道可谓天壤之别,有的地方则干脆没有,自行车只能靠着机动机右侧行驶。遇有出租车或公共汽车停靠,要么停下吃汽车尾气,要么冒险绕行到左侧的机动车道。而在石牌东路、豪贤路等市区一些内街上的单车道,甚至被用作路边停车场。

  昨天下午,记者在中山大道岗顶看到,由于公共汽车一下停满路边两条车道,自行车纷纷绕到左侧的第三道甚至第四道的马路中间的快车道,四五辆自行车在飞驰的小车间穿行,险象环生。

  这还不是最险的。在人民南路,由于两侧没有自行车道,有人为能在高架桥下的阴凉处骑车,不惜在马路中间的隔离带旁顺行甚至逆行,汽车急刹和喇叭声不绝入耳。

  东风东路是自行车禁行路,可这条路上偏偏有诸多写字楼。骑自行车如何回单位?罗先生曾问一位交警,得到的回答是:推行。但实际上,有多少人推行呢?

  停车难———

  自行车连自己家都进不了

  “在城市中,5公里范围或30分钟车程,是自行车的最佳活动区域。”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马助森说,在这一范围内,市民选择骑自行车,时间、精力成本最经济。但实际上,对目前的广州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奢望,因为除了上路难外,停车是另一道门槛。在市民最常去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医院、公园等,经营者有意无意忽略了自行车保管场所。

  在广州人气最旺商场之一天河城,记者找遍四周也没有发现一处可供停单车的地方,连问了三位保安,才遇上一位较明白的:“天河城南门对面有小区,那里可以停。”在号称亚洲体验之都的正佳广场,记者也没有找到停单车的地方。在岗顶好又多超市门前,情况同样如此。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黄花岗公园,骑自行车前来的记者照样吃了闭门羹。这两处虽然都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但基本是供汽车专用。

  在规划专家眼中,自行车是解决市民短途交通的理想工具,例如从地铁站、公交车站到家门口或单位。在北京市,几乎每个地铁站口都能看到壮观的自行车存放处,连“中国第一街”长安街上的地铁站都不例外。

  广州呢?郊区楼盘到市区的集中集散地宏城广场附近,没有单车保管站;在电车、公交车及地铁纵横交错的东山口,记者找遍了附近的五条大街,同样未设单车保管站的踪影……因为没有固定的保管站,一辆自行车,用铁锁胡乱绑在一棵大树、栏杆或路标杆上,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常见风景。在环市东路,一位正在行道树旁停车的女士对记者无可奈何地说,我进这家超市就买个面包,总不能花时间到处找停车场吧?

  停车难甚至也包括在回家时。记者调查中,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所在小区只有小车停车场,没有自行车专用保管站。结果自行车只好四处见缝插针摆放,管理处也不负责安全。无奈之下,有市民只好将价格稍贵的自行车每天搬回家。不过,在滨江东路两处楼盘,小区保安就明确表示,不允许自行车进电梯。也就是说,自行车没地方停了,连自己的家都进不了。

  专家说———

  广州是天生丽质自行车城市

  与单车“上路难、停车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州这座城市却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天生丽质”的自行车城市。比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广州有推行自行车的天然条件:室外温度超过35℃的时间少于两个月,冬天又不会很冷,一年10个月都适合骑车。

  广东省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马助森也认为,广州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相对集中,没有北京、上海那样庞大,这些都是广州适合于自行车交通的优势。

  在年初的广州市两会期间,广州市人大代表卢启明联合十多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建议规划单车道,多建单车保管站,方便市民出行》的建议。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当即表示,广州以后新建或改造道路一定会把自行车道纳入考虑之中,“各种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上路难停车难 大交通下广州自行车走向何方

  农林路上的一处自行车保管站,还停了不少车辆 本报记者蔡惠中摄

  广州自行车终于看到明亮的曙光。正在修订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城区新建道路将辟自行车道。而广东省建设厅也随后要求,公共场所和新建住宅小区必须规划自行车存车用地,不得挪作他用。

  时至今日,当欧美等西方大都市正在将自行车打造成与地铁、公交车一样的普及出行交通工具时,广州,这座“中国自行车第一大市”的城市,也开始悄悄补课。

  未来之忧———

  自行车将失去交通功能?

  尽管广州市政府已高调推出一系列针对自行车的措施,不过一些专业人士仍认为,未来自行车在这座城市命运堪忧。

  据广州规划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正在修订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将从今年9月起,就各专题进行调研,其中自行车的道路及停放将充分考虑现状并咨询市民意见。一位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担心:目前的“路难行、车难停”已导致在禁摩广州单车短暂反弹后又开始趋减。在这种情况下,骑车市民的逐步减少,会不会又成为政府规划部门进一步压缩自行车空间的借口?

  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也表示了类似的不安。他举例说,广州市正在规划的BRT项目应该具有相当积极的一面,但在媒体一边倒的报道中,政府已开始忧虑,“需要乘坐BRT的普通市民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希望骑自行车的市民不也如此吗?”袁奇峰担心,到时候规划征求意见时,会不会也因听不到这部分市民的声音,而让自行车的生存空间受到影响。

  表面上看起来,自行车在广州的交通功能将越来越受重视。比如规划部门已承诺,在新增道路必须增加单车道;再比如,到2010年,广州陆续建成的200多公里地铁线周边,将设置约164个轨道换乘站,其中就包括换乘自行车、公交车等等。

  一位并不乐观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了质疑。比如自行车道,新增的主要在城市新建区,但目前最需单车道的其实是在老城区,而相当一部分老城区的道路只够两辆汽车双向行驶,哪里有地方划出自行车道来?

  再比如自行车对地铁和公交车的接驳,这位人士分析认为,难处在管理。禁摩后政府有关部门计划将原先摩托车保管站,转换为停单车,但事实上由于一辆自行车车停放费用不到摩托车的1/4,导致承包人无利可图,自行车车保管站于是锐减。即使有保留下来的,为减少保管员人工支出,保管时间一般也只有白天,难以满足市民需求。

  如在地铁三号线汉溪站,地铁公司就建有一个单车保管站,并想作为将来学习的样本。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一保管站并不受欢迎,偌大车场所停单车不到10辆。原因是,三号线从早上6:30一直运行到晚上10:30,但这家保管站的保管时间只是早上7时到晚上9:30。实际上常常在晚上9时,保管员就已走人。“他不在的那段时间,单车丢了怎么办?”家住至此只有5分钟骑车路程的张先生,也由此放弃自行车接驳地铁的想法。

  “广州现有交通局面若不改变,未来自行车将极可能会失去单纯的交通功能。”有专家分析说,将来广州可能骑自行车只有两种目的。一是以单车谋生的物流配送人员,如送水、送牛奶、送报纸以及提供维修、家政等低端服务者,等等。二是以单车为健身工具的市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这部分市民会越来越多”。

  ■欧美:将自行车打造成与地铁、公交车一样的普及出行交通工具

  ■专家:自行车是解决市民短途交通的理想工具,广州是天生丽质自行车城市

  ■朱小丹:“各种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城区新建道路将辟自行车道

  ■省建设厅:公共场所和新建住宅小区必须规划自行车存车用地,不得挪作他用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