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港深都会 重获改革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15:27 南方都市报

  由多名香港前官员组成的智囊组织“智经研究中心”8月9日召开记者会,发布一组有关《建构“港深都会”》的研究报告。这是来自香港方面首次大规模、详实地针对深港合作进行的研究报告。而在8月13日,以“共建国际大都会”为主题的第二次“深港合作论坛”上,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和香港署理行政长官唐英年对探讨中的“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计划都表示赞赏:“深港都会圈是梦幻组合”,“两城的协同效应,可媲美纽约”(见昨日本报)。

  笔者注意到,依研究报告的顾问所述,报告访问了深圳和香港各50位官员,而他们的态度还是有分别的:深圳的官员中,90%的人对于“港深都会”持正面的态度;香港方面,60%持支持的态度,30%有所保留。显然,从官方态度来看,在共建“港深都会”的话题上,深圳要比香港积极。然而,这份并不囿于可期的蓝图、原则性内容,而是具备相当的操作性(如建议“深户居民持卡自助通关”、“设立'河套发展管理局'”)的报告却是由香港方面率先提出。

  但民意调查显示“深港合作事项大部分受访深圳市民并不了解”,绝大多数的受访深圳企业反映“在寻找香港资源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可见相对于香港的锐意进取,深圳方面口头上的重视,尚有待于落实为务实且系统化的推进措施。

  在意愿表态上高度重视、实际作为上却逡巡不前,背后所凸显的是改革的内发性动力不足这个老大难问题。换言之,深圳未来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定位问题,更是发展的动力问题。相关部门的观念仍停留在希望从中央获得各领域改革的明确授权,以增加权威性、化解失败风险的不自信阶段。不仅如此,深圳在改革内涵把握上的局限性也已经显现,这座在最短时间内集中众多的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优势而建成的现代化都市,并没能摆脱城市化中的固有问题,例如户籍、治安、社会保障制度、不同阶层的融合以及疏离、普遍存在的不安定感等等。

  如果跳出时代窠臼,实际上在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领域,深圳不但有迈开改革步伐更大的作为空间,而且也有了相应的基础条件和外部动力。即使不重复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对经济特区“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9月视察深圳时也说得非常明确:“经济特区本来就具有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和使命,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国家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香港方面在深港合作上的进取态度也为深圳提供了一个增强自主性改革的自信、重新获得改革动力的契机。

  报道显示,许宗衡市长在论坛上提出“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与香港联合,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理念。假如把“与香港联合”视为“登堂入室”(共建世界级大都会)所需跨越的门槛,那么,“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就是踏脚基石。深圳当采取何种姿态与香港相匹配、对接?行政架构、公共服务体系、金融制度上的改革都应该是题中之意。问题是,谁来斩断那些消解改革勇气、堵塞创新思路的利益羁绊?深圳是否能牢牢抓住这个外部的推动机会? □李睿宇

  欢迎回应:sping@188.com 博客http://shenzhen001.blog.tianya.cn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