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新生第一堂解剖课:起立,默哀30秒

2012年10月20日04:29  华龙网-重庆晨报

  昨天上午,重庆医科大学大学城校区求实楼的一个实验室内,存放遗体的冷柜门被打开,两具遗体展现在学生眼前。30多名学生整齐地穿戴着护士服,围聚在遗体面前,举行默哀仪式。

  学生来自重庆医科大学2012级护理本科一班的其中一个小组,这是他们的第一堂解剖课。33岁的老师刘辉教解剖学已经9年,她已记不清这是教过的第几个班级,但每次面对一批新学生时,她总会不停重复:“一定要尊重逝者。”

  庄重

  向遗体捐献者默哀

  实验室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水味道。昨天上午8:30,上课铃声响起,刘辉戴着口罩,表情严肃,给学生讲起实验室内的规定。刘辉强调:“不要有恐惧感,要尊重人体标本和遗体。”

  实验室进门的墙壁上,贴着两张承诺书,上面写着“在我们医学生的身边,有一群‘无言恩师’———遗体捐献者。他们为培养一代代救死扶伤的义务工作者而献身,是无私的奉献者,是英雄……”

  承诺书上,学生们签名承诺:实验室里白大褂穿戴整齐,素颜,不穿高跟鞋,不穿拖鞋,不嬉笑打闹、不拍照……规定说完后,冷柜的门被打开,随着升降把手的转动,两具盖着蓝色塑料布的遗体缓缓上升。

  与其他课相比,教室里很安静,大家表情严肃,凝视着遗体,没有窃窃私语。“为了向捐献遗体的逝者表示敬意,请全体起立,默哀30秒。”学生分两拨围聚在一起,面对解剖台,默默地低头、闭眼。

  敬意

  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庄重而简短的默哀仪式后,大家看不出半点胆怯,甚至有些同学还略微凑上前去。

  这是护理系的大一新生李东成第一次看遗体,他的视线却一直没有离开过面前的这具遗体。

  19岁的李东成来自香港,听老师说他们很快就会来实验室上课,他激动了一个星期,一直很期待看到“无言恩师”。但真的身临其境后,他却多了一些伤感,“看到他躺在那儿时,感觉他很伟大,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吴琪抿着嘴,拨弄了一下头上的护士帽。吴琪胆子一向都不太大,前天晚上还一直在担心自己不能承受,但此刻她的内心却异常平静,“感觉就像睡着了一样,一点不害怕。”

  刘辉称,自己教解剖课9年以来,也碰到过一些胆子特别小的学生。在面对捐献者的遗体时,他们会躲得很远,甚至在以后的解剖课中,表现得缩手缩脚。但刘辉会经常跟这些学生强调,大家一定要用一颗崇敬的心来看待他们,“遗体其实比我们还要干净,没有他们就没有医学事业的发展。”

  缺口

  每年需120具捐献遗体

  大一新生的第一堂解剖课都会有这个默哀仪式,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无言恩师”把他们的身体献给医学事业,就是想延续其他人的生命。然而,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很少有人能接受用遗体捐献的方式,作为生命结束后的存在形式。

  重庆医科大学人体大厅形态学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左尧彬称,目前,国外的医学院校平均4-6名学生操作一具遗体;而在重庆医科大学,一般是25个学生操作一具,有时候甚至是30-35人操作一具遗体。

  目前,重庆医科大学每年学校能收到的捐献遗体仅70-80具,与实际需要的120具遗体还差一大截,学生们的操作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

  左尧彬强调,学生们就是从这些捐赠的遗体上,真正认识人的身体结构,经过解剖和观察,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

  重庆晨报记者 王婷婷

  昨日,重庆医科大学(虎溪校区)2012级新生第一堂解剖课。 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苑铁力 摄

  为了感激捐献遗体的志愿者,重庆医科大学设立了一个存放捐献者遗体和照片的展区,供家属和学生缅怀。每年清明节,这个展区的门外总是堆满了学生们送上的小白菊。学生们用他们的方式,感谢这群不知名不知姓的“无言恩师”!

  (原标题:医大新生第一堂解剖课:起立,默哀30秒 )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媒称日美取消夺岛军演避免刺激中国
  • 体育NBA季前赛-三巨头三节51分热火大胜活塞
  • 娱乐台湾电视台播出淫魔富少不雅照遭处罚
  • 财经消息称日化巨头将对洗发水洗衣粉提价10%
  • 科技摩托罗拉移动每况愈下:吞噬谷歌利润
  • 博客官员名片特殊作用 朝鲜的幸福家庭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忠告
  • 教育揭秘富二代教育问题:贵族式留守儿童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