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成早产儿致盲主因

2012年10月20日06:19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陈斯斯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随之增长,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话题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记者从近日举办的第三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会获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的眼部疾病,目前该疾病在我国逐渐呈上升趋势,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

  会议透露,每年我国约有20万新生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约5万新生儿因此而致盲。在我国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15%~20%。该疾病发生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的血管还没有发育完全,“用氧是抢救早产儿的重要措施,又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诱发因素。”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表示,如果给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气,或用氧时间过长,会刺激宝宝本身就发育不完全的视网膜组织,从而引发病变。

  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将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失明。“当病变进展到晚期,将发生全视网膜脱离,并可能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眼球萎缩,即使手术治疗也无济于事。”赵培泉表示。

  专家建议,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起,就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而对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了由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儿科医院等联合开展的筛查模式,近年来基本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晚期的新生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干预的患儿中,及时用激光对血管异常的视网膜区域进行光凝治疗,可以使血管正常的视网膜区域得到保存,90%以上及时治疗的早期患儿都可以取得极好疗效,剩余的一部分中晚期患儿中90%也可通过手术干预恢复健康。

  此外,一种名为“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的诊断新技术也已在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儿科医院等医院正式启用,该技术通过采集患儿眼部样本、数据传输,即可进行远程医疗诊断。

  (原标题:视网膜病变成早产儿致盲主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媒称日美取消夺岛军演避免刺激中国
  • 体育中超-19:30视频播争冠战舜天VS恒大
  • 娱乐台湾电视台播出淫魔富少不雅照遭处罚
  • 财经消息称日化巨头将对洗发水洗衣粉提价10%
  • 科技摩托罗拉移动每况愈下:吞噬谷歌利润
  • 博客官员名片特殊作用 朝鲜的幸福家庭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忠告
  • 教育揭秘富二代教育问题:贵族式留守儿童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