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会馆虽不言 申城历史“活”起来

2012年10月20日14:59  新民晚报

  中山南路1551号。103年前,福建旅沪水果商在这里集资兴建了三山会馆。85年前,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沪南指挥所在这里设立。如今,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三山会馆是沪上仅存的保护完整的会馆建筑。

  昨天下午,2012年中国会馆保护与发展论坛在三山会馆召开。与会者关注的是,在上海这座移民城市,她独特的移民文化、移民经济,该如何呈现?三山会馆给出了答案:让沉默的文物都“活”起来。

  百年老戏台昆雅悠扬

  王树明,三山会馆管理处主任。20多年前,三山会馆被大片棚户区包围,会馆里杂草长得一人多高。王树明想,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不该是这个样子。

  这里该是什么样子?王树明当时也无法回答,还是先从认识三山会馆里的文物开始吧。会馆中央,那个上百岁的老戏台让他眼前一亮。20多年来,三山会馆最富戏剧性的保护事件就是这老戏台的搬迁。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给古建筑保护带来了空前难题。南浦大桥建设需要拓宽中山南路,三山会馆大部分地块就在路中央。1986年,市政府决定将三山会馆南移30米。

  移建工程的最大难点就在古戏台。专家商讨决定,先拆除古戏台屋面以上砖瓦部分,减轻自重,然后将古戏台石柱和木质构件整体吊装到位。25吨大吊车起吊,古戏台却纹丝不动;换45吨大吊车再次起吊,古戏台整体缓慢迁移30米,平稳安放在4个石墩上——整个戏台和顶部圆形藻井毫发无损。从此,古戏台一天天走向异彩纷呈。

  2000年,由黄蜀芹执导、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主演的《琵琶行》由此走向世界。此后,在三山会馆百年老戏台上,常有昆曲悠扬。戏迷们来这里欣赏京昆雅乐,小孩子们也来这里感受传统文化。

  “馆中馆”再现移民经济

  三山会馆能焕发活力,关键在机遇,这个机遇就是2010年世博会。2003年,三山会馆列入上海世博会5.2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由此,三山会馆内出现了一个“馆中之馆”——上海会馆史陈列馆。

  至1949年,史料记载沪上有40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会馆,其中1/4汇集在原南市老城厢一带,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诚信经营,到为同乡同业提供临时救济服务,会馆都曾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有独特的移民文化、移民经济,那一个个曾经存在的会馆就是明证。”王树明说,三山会馆通过各个渠道征集明清以来的文物,印证会馆在申城的发展史,如镖局放银锭的大钱箱、相当于今日公平秤的“司马秤”、用于消防的江西会馆太平缸……这些文物不仅收藏、保存了会馆“曾经的痕迹”,更为人们了解这个移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这个建筑面积为2041平方米的“馆中之馆”,在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夕建成,围墙对面就是世博园里著名的“大温度计”。“人们参观了纪念馆,会说这是世博园外的世博展览馆。”王树明很高兴,能得到如此评价。

  本报记者 姚丽萍

  (原标题:百年会馆虽不言 申城历史“活”起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媒称日美拟取消夺岛军演避免刺激中国
  • 体育中超-19:30视频播争冠战舜天VS恒大
  • 娱乐可米小子成员申东靖病逝 年仅29岁
  • 财经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对华贸易吃亏论很搞笑
  • 科技Siri提供“三陪”引争议:娱乐场所喊冤
  • 博客官员名片特殊作用 朝鲜的幸福家庭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忠告
  • 教育揭秘富二代教育问题:贵族式留守儿童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