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王”传奇

2012年10月21日03:19  现代快报

  成立高淳第一家专业卖螃蟹公司,注册“黄金甲”商标一举成名;潜入湖底看漏洞,从血本无归到养蟹大王,成为阳澄湖人工养殖大闸蟹第一人……阳澄湖、太湖、固城湖、洪泽湖等众多湖泊纵横江苏大地,随着螃蟹越来越受青睐,拥有养蟹资源的地方,逐渐形成了蟹产业,兴起蟹经济。于是,在蟹经济的发展中,也滋生了一批批弄潮儿。

  高淳蟹王史团结:自动售蟹机,把螃蟹卖到地铁站

  提起高淳螃蟹的著名商标“黄金甲”,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由螃蟹营销奇才史团结所创。自称“养蟹没赚钱、卖蟹赚钱”的史团结,现在是高淳县双湖螃蟹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多年养蟹、卖蟹的过程中,他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的螃蟹营销奇迹。

  首家专业螃蟹销售公司

  史团结是地道的高淳人,家在四方宝塔附近的淳溪镇史家村。谈起与螃蟹的缘分,得从八九岁时说起。那是个夏天的雨后,他去水沟捉鱼,在沟里见到一只个头很大的螃蟹。“我赶紧去逮,可它张牙舞爪,举起了两只大钳子。”史团结回忆说,他搬来一块大石头把螃蟹压在了下面,随后就去水沟抓鱼了。可等他临走前来拿螃蟹时,却发现那只大螃蟹早已逃之夭夭。

  “第一次抓蟹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可能这就是我跟螃蟹的缘分吧。”史团结说。早在1993年,他辞去了修理汽车的工作,开始养起了螃蟹。那次他买了3000只蟹苗,收购价是每斤100多元,在全部卖掉后赚了一两万块钱,他头一次尝到养螃蟹的甜头。

  可养蟹的几年里,他先赚后亏,史团结感觉像是坐了趟过山车。“1997年时,除了自己养,我还收购固城湖的野生螃蟹,结果那年螃蟹死亡较多,亏本30多万。”史团结说。直到2001年,史团结决定不再养螃蟹,而是成立了一家螃蟹销售公司,当时这算是高淳第一家专业螃蟹销售公司。

  “黄金甲”商标一举成名

  “我的感觉是养螃蟹没赚到钱,卖螃蟹反而赚到钱了。”史团结经常这样说。

  传统的螃蟹包装都是用草包,但时间一长,草就产生臭味,导致螃蟹给人的嗅觉不太好。史团结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就想试着用纸箱包装螃蟹。

  可没多长时间,纸盒的缺点也暴露出来,因为纸盒不够结实。史团结不断琢磨钻研,后来他设计出了一种叫“螃蟹别墅”的新包装。这种包装是分层的,盖子上有两扇门,螃蟹分开放。这个创意也促成了史团结与邮政局的合作,通过速递业务,史团结的螃蟹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到了2008年,史团结研究制造出了一种采用国家QS认证的树脂PP材质的黄金甲螃蟹速装器,号称“黄金甲”,并申请了专利。“黄金甲”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外地的螃蟹经销户也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订购“黄金甲”包装。

  地铁站里的自动售蟹机

  2010年,史团结的螃蟹营销创意又出了新招。这次,他定制了一台自动售蟹机,把生意做到了新街口地铁站里。在地铁站的自动售蟹机中放着198只螃蟹,这些蟹能活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南京市民在下班路上就可以顺便买两只螃蟹回家。

  这台螃蟹自动贩卖机轰动国内外,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派摄制组到南京地铁实地考察采访,这个创意得到了不少好评,同时也开了农产品销售自动化的先河。有网友发帖调侃说,阿联酋的地铁有自动黄金售卖机,巴黎地铁有CK香水自动贩售机,我们南京地铁的自动售卖机里除了饮料和零食,市民还可以买到螃蟹。

  史团结表示,他希望能跟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把固城湖的螃蟹专卖店开遍全国。

  苏州蟹王周雪龙:阳澄湖人工养殖大闸蟹第一人

  在整个阳澄湖,他不是养殖面积最大的人,也不是销量最多的人,但每年的螃蟹丰收季,阳澄湖水面上第一网阳澄湖大闸蟹都是由他来捞。他就是周雪龙,整个阳澄湖地区第一个人工养殖大闸蟹的实践者,早在1989年他就开始试验人工围网养殖。说起阳澄湖螃蟹的传奇,谁也绕不开他。

  1987年,22岁的万元户

  周雪龙出生在相城区黄埭镇,四岁那年全家搬迁到了当时的吴县沺泾乡渔业大队,生产生活全在船上。当时家里经济拮据,奢侈的事就是能吃上三分钱一碗的阳春面。

  1987年,在父亲的帮助下,周雪龙成功地将跨度为1500米的鱼簖进行革新,并放置到了他单独承包的阳澄湖东湖中心水域。当时的阳澄湖水草茂盛,水产品丰富,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二三千元,周雪龙掘到了第一桶金, 22岁就成了镇上屈指可数的万元户,成了渔业大队甚至全湖区的“招牌”人物。不过那时候,谁也看不中阳澄湖里遍地都是的大闸蟹,只是在捕捞季节,渔民们会顺便捞一点上来,能卖几分钱就卖几分钱。

  潜入湖底看漏洞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本不值钱的大闸蟹引起了上海人的兴趣,一斤大闸蟹那时候就能卖将近10元。短短几年,野生阳澄湖大闸蟹就被一捞而空,几乎绝迹。

  1989年1月,沺泾乡政府和阳澄湖渔政站决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鼓励沿湖渔民人工养殖大闸蟹。当地政府领导和渔政站负责人找到了周雪龙,希望他能带个头。1989年11月,周雪龙和当地渔政站签订了60亩的养殖螃蟹协议,成为全阳澄湖区人工养蟹第一人。那年,他投放了1500只蟹苗,投入几乎是他当时所有的积蓄。那年秋天,充满期待的他收网一看如坠冰窖,1500只蟹苗竟然只捕到了20多斤成蟹。好在鱼虾的收成不错,才勉强挺了过来。

  第二年他继续尝试。为了查看围网情况,他还潜入湖底绕着围网查看了好几次,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是湖底的网没有铺平整,出现了许多漏洞,大闸蟹足以自由出入。堵住漏洞后,那一年收成有起色,但大闸蟹的产量依然很少。周雪龙没有放弃,在细心观察大闸蟹生活习性的同时,前往许多地方取经。天道酬勤,1996年周雪龙养蟹净收入达到了36万元,镇上的渔民纷纷效仿,真正意义上的阳澄湖大闸蟹红火的日子,其实就应该从那时候算起。如今,他的“水中王”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已开到了贵州和内蒙古。

  要在家乡建“蟹乐园”

  今年7月,他又租下了阳澄湖边一块闲置不用的土地,他要在这个“蟹乐园”,打造集吃、住、玩、购为一体的大闸蟹专业基地,还想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型的渔民展览馆,让人们了解世代渔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迁。

  无锡蟹王李建明:养的螃蟹多次“称王封后”

  2011年11月,两年一届的宜兴河蟹节上,一只550克的公蟹一举夺得“蟹王”宝座,官林镇李建明的母蟹以470克获封“蟹后”,他带领的6公6母螃蟹还获得了团体奖,12只螃蟹总重4430克,平均每只螃蟹达7两以上。李建明养殖螃蟹虽然只有十多年历史,但在历届各种螃蟹比赛中,已有十多次称王封后。

  养殖户的经纪人

  昨天,记者在官林镇丰义村见到李建明时已是上午十点多,可他脸没洗、头没梳,“我半夜十二点多就起来了,有养殖户来找我卖螃蟹。”李建明和儿子两人虽然只养殖了33亩螃蟹,但他的另一角色就是周边近五十户养殖户的经纪人。 “这一早,来了几拨人找我收螃蟹,有上海人、安徽人,他们从我们这里收购后卖到全国各地。”李建明说,自己养的和收购的大多是精品蟹。“我专门有一块水面养精品蟹。要想螃蟹养得好,首先水质要清,掉根针也能看得到。水草要丰茂,还要舍得花成本,多投喂小鱼虾和螺蛳这些活料……”说起螃蟹养殖经验来,李建明滔滔不绝。

  专注“精品蟹”

  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大约五年前,他打定主意只养精品蟹。“养大螃蟹风险也大,一亩只养600只,如果有部分螃蟹死了,那么连本也收不回来。”

  去年10月下旬起,蟹价大跌,尤其“大蟹”卖不出价,不少农户遭受了亏损,今年改为高密度养殖,希望能以量取胜,没想到今年 “小蟹”多了,自然卖不出价,1.8两的母蟹开始掉价,最低时一斤只卖11元,而去年同期最低也要20元。

  让李建明颇为得意的是,他坚持养殖的精品蟹卖出了好价钱。“8两一只的公蟹现在行价要800元一只,我给老客户五六百元一只,他们很开心了。”李建明告诉记者,7两的公蟹行价一只500元,6两的公蟹也要100元-120元一只。“去年大螃蟹一天可以收购六七百斤,今年一天只能收到二三百斤,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手一掂就知道螃蟹分量

  60岁的李建明有点耳背,但他的眼光却是一绝。不论多大的螃蟹,他凭目测就知道分量,误差不超过5克。曾经有初次来的客人不相信,随手抓了几只螃蟹让他说出重量,然后一一过秤,结果真的几乎不差分毫,令大家佩服不已。虽然有这绝活,但老李说自己做生意靠的是诚信,首先秤要准,不耍花头。每只螃蟹都称重,所以大家都愿意把蟹卖给他。李建明说,最多的一天,经他的手进出的螃蟹有近1.5万斤。

  □现代快报记者张瑜 陈超 何寅平 金辰 陆媛

  (原标题:“蟹王”传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媒称日美拟取消夺岛军演避免刺激中国
  • 体育中超-19:30视频播争冠战舜天VS恒大
  • 娱乐可米小子成员申东靖病逝 年仅29岁
  • 财经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对华贸易吃亏论很搞笑
  • 科技Siri提供“三陪”引争议:娱乐场所喊冤
  • 博客在美国开车注意的事 超详细韩国泡菜做法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清华姐妹花:向往国防与科研 否认学霸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