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首山景区将再现“金陵芃刹图”盛景
昨天,南京市规划局公布了完整的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规划,根据规划,未来“补天阙,藏地宫,修莲道,现双塔”的设计,将使得牛首山再现“金陵芃刹图”的盛景。目前已经完成并开放的一期工程就位于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内。
中部以禅文化为主题 南部以南唐文化为特色
牛首山是南京自然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禅宗“牛头宗”的发源地和开教处。东晋晋元帝建都建康城,牛首山即以“天阙山”闻名于世。历史上牛首山的繁华和兴盛从明代古画《金陵芃刹图》就可见一斑。
作为南京重要的城市自然山水遗产,牛首山—祖堂山环境风貌保护区也是历年来多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十三片城市环境风貌保护区之一。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佛顶骨舍利,以此为契机,规划部门结合牛首山环境风貌的整体规划保护,最终选择在牛首山兴建佛顶骨舍利的永久供奉地,在充分分析牛首山的现状情况下,提出了“补天阙,藏地宫,修莲道,现双塔”的设计思路,使牛首山再现“金陵芃刹图”的盛景。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包括以禅文化为主题的中部和以南唐文化为特色的南部两大部分。规划的核心区突出山地游览、景点参观、文化博览等功能,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就位于核心区内,包括佛顶宫、佛顶塔、佛顶寺主体工程及禅院建筑群,已在10月31日试运营开放。
为还原牛首圣境,补天阙将佛顶宫设在西峰
东入口地区开启了人们进山祈福的门户,“卍”字形分离的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建筑的形态,围合场地内的坡地,让人们在此休息观景,从牛首山向四方延展,引领佛的方向;另一部分作为场地的形态,将牛首山的山体引入城市界面,让人们从入口即能感受到牛首山的景观。规划将风铃塔设置在入口广场,作为祈福之塔。
佛顶宫作为核心文化建筑,主要由补阙穹顶、摩崖石刻、七宝莲道、禅境大观、展示大厅、舍利藏宫几部分组成。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西峰遭到破坏,为还原牛首圣境,因而补天阙,将佛顶宫设在西峰,与东峰遥相辉映。
大穹顶南北方向长度约200米,东西向长度约130米,覆盖面积约20000平方米,最高处是距禅境广场地面约52米的无柱广场空间。因“再现牛首双峰盛景”的设计要求,规划部门选择了在西峰设计向佛顶宫主体建筑覆盖的铝合金构架镂空“大穹顶”的设计方案,完成了以天际线对西峰的形体补充,与东峰达成了视线上的均衡。而小穹顶规划设计考虑到小穹顶的天际线可以和两侧山峰形成呼应,配合“大穹顶”形成和谐的曲线轮廓。
建目前国内楼阁式塔最大斗拱,山门前设计佛光大道
佛顶塔作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一期工程中的核心建筑物和视觉天际线,以新建成的塔自身的高度和体量取代已经损毁的西峰与牛首山东峰相对而成掎角之势。塔高约88米,9级4面。仿唐式楼阁木塔,斗拱第一、三跳偷心、重拱造,七铺作,是已知目前国内楼阁式塔最大斗拱。塔外屋檐起翘平缓,出檐深远,最大挑檐超过5米。塔的瓦面为金属筒瓦,单瓦规格达到420mm。塔的整体色调为国漆木色,屋面为暗金色金属屋面,塔顶为十三级宝顶塔刹。
禅宗讲求“清净无为”。佛顶寺选择在牛首山西南侧,依山傍水,背枕双阙,风水独好。佛顶寺建筑群沿袭古代宗教建筑礼制——佛院的珈蓝七堂之制,同时也借鉴了宫殿建筑的门堂之制,这也是国内寺庙建筑经常采用的经典总体布局方式。佛顶寺居于牛首山主峰西南侧,坐西朝东,建筑群依山造势,寺院佛殿建筑以中轴线贯穿对称布局,风格庄严对称自东而入,拾级而上,从低到高,步移景异。
山门前设计佛光大道,从主道路到达山门再进入寺庙区域,构成一条完整的佛教朝拜路线。长长的香道,结合丛林、溪流、山道的自然特色,点缀山门、牌坊、石桥、放生池、经幢、摩崖造象等,激发、增强游人兴致,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过渡作用。记者黄欢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