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井头湾村:大井滋养瑶人300年
编者按: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经网络推荐投票,组委会审查确定20个村镇为下一阶段候选村镇。近日,红网记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推出《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今天推出——
井头湾村是入围“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20个候选村镇之一。12月21日,湖南省民宗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范文彬(左四)带队赴该村考察调研。
瑶族织锦。瑶族村民目前还完好地保存着用织布机自制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的习惯,主要织锦有八宝被、围裙带、背带等。
井头湾村的起源正是这口大井,井深20余米,宽8米。
井头湾村民主要着平地瑶服,女装用青步镶边,右襟开口,上系银扣两枚,喜庆之日才盛装打扮。
瑶族婚嫁习俗——哭嫁展演。
黄昏,炊烟袅然,老人带孩童走过青石板街。
黄昏,河水温流,青石板上浣洗的瑶族女人。
专题链接: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双林 湖南江华报道
50多岁的蒋胜浩守着井头湾村中的小卖铺多年。和他为伴的,还有那支从村里穿流而过的“大井”。“大井”是一条河,准确地说,井头湾村里那口大井和她的三股支流,村民们都统称“大井”。从蒋胜浩记事开始,民居巷道里碰上去洗菜洗衣的邻居,村里人便这么招呼着:嘿,大井边儿去啊!
大井就在蒋胜浩的小卖铺旁边,她日夜不停缓缓地流淌着。苍狗白衣,大井汩汩吟唱,三百年,属于瑶族祖辈开荒拓土、垄上耕读的记忆。
井头湾村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西与广西接壤,距县城沱江42公里,与已故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故居仅一墙之隔,是一个极具瑶文化特色和江南水乡特点的明清古村落。
据传,明末清初时期,蒋氏太祖蒋汝新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徙,因所带水牛赖在一口井里纳凉不走,索性落户井边。这便是如今的井头湾村。村内古民居始建于1730年,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现存完好古民居50余座,占地40余亩。
与山区的高山瑶建筑中的吊脚楼、半边楼不同,井头湾村民居风格是典型的平地瑶建筑,与徽派建筑风格相似,多以四合院格局为主。村内青砖灰瓦,错落有致,院内石墩、石柱、龙凤花鸟、门台楼阁,古树矗立,一应俱全。
而鸟瞰全村,井头湾到处是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栋宇相连,气势恢宏。幽深曲折的青石板巷道四通八达,联络着各个主干和枝叶,维系着蒋氏大家族里的每个血缘关系。
在蒋胜浩印象中,除了早些年因年久失修倒掉的几座古民居,村里的老房子都得以很好地保留。村民们习惯老房子,就像习惯了在大井中洗菜洗衣。在外打工的村民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大井边浣洗。这方井水始终在滋养着爱护她的村民,她冬暖夏凉,沁人心脾,让人性回归,让心灵沉淀。
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龙飞凤介绍,近年来,江华县委、县政府把井头湾村列入扶贫村、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村等范围进行支持建设,特别是今年来,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田园美”的总体要求,以保护与修缮古民居为核心,加速推进井头湾村特色村寨建设。
目前第一期公开招标的主要房屋修缮及环境整治项目正在进行中,共投资350余万元;第二期以奖补为主,发动群众以自修为主的房屋整修工作也已正式启动,涉及40余栋房屋,奖补资金达150余万元。
村内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每年稳定发展烤烟连片种植500余亩;新增水果种植面积600亩以上。目前井头湾村正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观光农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