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演唱的《成都》,被誉为“乐坛一股清流”而收获掌声。然而,掌声尚未散去,他演唱的《三十岁的女人》,就招来了泥石流一般的恶评。
跟《成都》一样,《三十岁的女人》也是他内心感触的真情流露。按照赵雷的说法,这首原创歌曲源于他在酒吧驻唱的见闻,“那时看着台下的她们笑、她们哭、她们闹,我就很有感触,于是默默把她们写进了歌里。”
赵雷创作的初衷没有恶意,甚至深怀同情和悲悯——然而,这是怎样的悲悯呢?
歌词这样描述“三十岁的女人”:由“没有结婚”开头,接着将目光转移到她“眼旁已有几道波纹”;然后是她的内在,“光芒和激情已被岁月打磨”;再感叹韶华易逝,“不觉间已三十个年头”;尽管“身材还没有走形”,但“再灿烂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最后下达判断——她“最美的时光已溜走”。
词作者太懂30岁未婚女人的痛了:我依旧有年轻的躯体和梦想,却因为年龄被盖棺定论的误解。我在职场杀伐决断时充满自信,却偶尔忍不住怀疑自己会不会孤独终老。——这几乎是每个大龄女性自信带些许疑惑的生活状态。
只是当这种状态,让词曲作者男歌手本人,以“她”的第二人称唱出来,就呈现出一种貌似同情的蔑视状态。所以,它所招致的恶评如潮,真是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甚至还有网友自己填词一首《三十岁的男人》怒怼《三十岁的女人》……
然而,批评之后呢?
并无恶意的赵雷,他真实流露的内心感触,其实代表着对待女性的、相当普遍的评价体系。这样的价值观不仅仅存在于赵雷的歌词里,其实也存在于许多人的内心深处。与其说赵雷直男癌,倒不如公平一点说:我们这个社会,男女通吃的对大龄女人存在某种谬误,才是引发本次大龄女性敏感地“小题大做”、继而群起而攻之的内核。
《三十岁的女人》歌词里面,隐含着评价女性的两个坐标体系,一是婚姻,二是容貌。循着这两条评价主线,由脸孔到身形,由外表到内在,最终,对于一个“三十岁还没有结婚的女人”的评价结论呼之欲出。
很多人慨叹法国没有“剩女”,却不得不面对中国女性“折旧率”高得离谱的现实,仿佛一个女人一过30岁不嫁出去,就有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套用我们办公室一个90后小鲜肉的话说,“赵雷这种思想意识,完全还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可惜,时代的车轮都滚滚向前了,他还在眷恋赶马车的爷爷的生活。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哪怕是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已经走到107周年的当下,女性独立、男女平等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在许多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里,女性仍然无法获得跟男性平等的地位。细心观察社会生活就可以发现,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随处可见。一些学校招生、用人机构招聘,在缺乏合法理由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条件要求里堂而皇之写上“仅限男性”。在婚恋家庭领域,“天价彩礼”的背后暗含着把女性物化、商品化的思想;“拜金女”的称谓,暗含着对女性的矮化和污名化;“剩女”这个称谓所隐含的价值判断,跟《三十岁的女人》歌词如出一辙。
▲找来这首歌的MTV,片子拍得很文艺很唯美很煽情,但歌词第一句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三十岁还没结婚咋了?三十岁的女人就老了吗?
不少人在看待这一类社会现象、使用这一类指代称谓的时候,都浑然不觉这些有什么不妥。他们对那些被判定为“失败”的女性——大龄未婚的、失婚的、年岁渐长、容颜衰败的女性,站在优越感的高地,给予深深的善意和悲悯。他们不会认为,这一套价值体系存在硬伤。
女性的成长、独立、解放和自由,以及男女地位的平等,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从19世纪的发轫,到20世纪的勃兴,再到21世纪取得了蔚为大观的丰硕成果,这是一段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诚然,这一历程远未走到终点,前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唤醒更多人内心的自觉,重新审视根深蒂固的既有价值观、习以为常的思想观念,纠偏那些自然流露的《三十岁的女人》式的歌曲,应该成为女性事业的重要内容。
最后,让我们以李宗盛相同题材的一首歌为比对 ,感受这其间意味的不同。
如何评价,交给大家。
本文综合来源:上观新闻、新京报微信号、桃红梨白微信号、 蓝小姐和黄小姐微信号,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 封寿炎、美亚、黄佟佟等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