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本周六起,带着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昨天,扬城的气温依旧居高不下,走到哪都如蒸笼。室外究竟达到多少摄氏度了?哪边是纳凉的好去处?记者带着温度计,来到市区主要路段、公园、书店等市民聚集的地方实地测量,用数字“说话”。
【最热地】
路面发烫,市民来去匆匆
■地点:安康路
■温度:逼近50℃
■时间:午后1:30
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记者从东区曲江小商品市场出发,骑行至安康路上,途中10分钟早已被烈日烤得满面通红,汗珠直淌,T恤湿透。在顾庄小区门口,记者停下车,将事先准备好的温度计放在水泥路面上。路面滚烫得很,刚把手指触碰上去,就如同碰到滚烫的热水杯。最令记者意外的是,起初温度计显示的数字只有28℃,8分钟时间内红线急速上升,直逼近50℃。
“天呐,原来这么热!”在记者测量时,附近路过的居民凑上来查看温度计数字,发出惊叹声。顾庄小区居民刘月兰老太说,进入伏天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他们老年人下午1:00到6:00这段时间都呆在家里,等太阳下山才出门散步。记者环顾四周发现,“上班族”们来去匆匆,不愿停下来多逗留。
文昌广场人少,逛街全往商场跑
■地点:文昌阁
■温度:43.9℃
■时间:下午2:40
在市中心文昌阁附近,记者看到,车辆、人流来回穿梭,大家戴着帽子、口罩,“全副武装”。
记者停下车观察了几分钟发现,除了出门办事的市民外,“逛街族”的步行节奏都加快了,一窝蜂地涌进商场。“商场多停留下,舒服透了;出来再感受下外面的温度,真是冰火两重天啊!”在金鹰购物的陆女士感慨。
在文昌广场,记者看到,相比较平时热闹的场景,昨天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少部分人群坐在石凳上休息。记者顺势将温度计放在路边,发现红线缓缓上升,10分钟时间内达到了43.9℃。
【较热地】
桥上老人们摇着蒲扇,心静自然凉
■地点:小东门桥
■温度:36℃
■时间:中午12:45
大热天,老城区甘泉路小东门桥桥西的油炸干生意依旧好。32岁的崔丽就是其中一位顾客,在等待干子烹炸、打包的时间里,她已汗流浃背。
“心静自然凉,我们用扇子扇扇还挺舒服。”桥上,三五个老人坐在一起摇着蒲扇,谈笑风生。而桥下一片安静,老宅区居民都在睡午觉。记者在桥下树阴边用温度计测量了下,温度在36℃。
廊亭里中年人打牌解闷,惬意!
■地点:曲江公园
■温度:35.8℃
■时间:午后1:20
午后烈日“毒辣”得很,但廊亭里较热闹,一些中年人通过打牌、聊天解闷。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环境也很静谧幽美,除了由近百株树木组成的绿阴遮挡烈日外,还有大面积的小河和人工湖,定下心来很是凉爽惬意。
“平时早晚,公园是咱们锻炼的好去处!”家住沙北社区的吴大爷说,入伏后白天人流不多,绕着公园来回走动,会感觉到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只有在廊亭和周围亭子里,居民们才会感受到凉风习习的惬意。
【纳凉推荐地】
连排大树似大型“遮阳伞”
■地点:淮海路
■温度:33.7℃
■时间:中午12:20
■清凉指数:★★★★
“在市中心一带,除了商场凉快外,最好的纳凉胜地便是淮海路这里了!”午后,当记者寻找扬州纳凉地时,住在附近的老居民向记者推荐淮海路。淮海路两边的大树树龄长,排排大树连在一起,仿佛一把巨型的“遮阳伞”。
记者将温度计放在地上,过了几分钟,显示是33.7℃。记者通过体验发现,除了漫步其中外,骑着电瓶车或自行车一路下去,大风直接迎面而来,感觉特别凉爽。
在廊亭享受“自然风”
■地点:跃进桥
■温度:34℃
■时间:午后1:00
■清凉指数:★★★★
跃进桥桥两侧廊亭外观看上去十分古典,颇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景观廊桥与扬州古城风貌融合在一起。记者从小东门桥赶到跃进桥的途中,温度计温度飙升至40℃,随后,站在跃进桥上观赏风景,5分钟后,温度计红线下降至34℃。桥上很多行人欣赏风景,短暂休息后,继续前行。
大树里藏着个凉亭,成老人集中地
■地点:古运河风光带
■温度:34.8℃
■时间:下午2:10
■清凉指数:★★★★
东关古渡附近的古运河边,有个“长廊式”的凉亭被层层树木包围住,温度与露天相比,相差近10度。伴随着习习凉风迎面而来,亭子里有数十名老者有节奏地拍手。记者站在凉亭里测了下温度,发现红线达到34.8℃。
本版记者 张旭 周阳
实习生 王星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