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8月8日消息(记者郭淼)神州北望,风光旖旎。著名的南北朝诗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壮美与雄浑,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同样在这片祖国北疆万亩草场呼和塔拉草原上,由中国建筑设计并建造的一座形似草原博克手的盔甲战袍,又似雄鹰腾飞的宏大建筑悄然降临,令人过目难忘。这座中建人倾力打造,饱含草原人民守望民族精神家园深情的匠心之作,正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主会场——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
近年来,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深度布局祖国北疆内蒙古,通过投资建造双轮驱动新模式,以全产业链能力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服务,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关乎当地民生的重大项目,矗立起一座座崭新的地标建筑,加速了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进程,这些正在深刻改变着自治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绿色和谐的自然生态,是如今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家园的真实写照。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主会场
打造面向世界的新窗口
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其冠军尊称为雄狮。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项目由中建上海院负责设计总承包,建筑师取意草原上的“搏克雄狮”,以古朴大象之手法,喻搏克精神之名,体现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展现阳刚与力量之美,使之成为凝聚城市精神的图腾。
7.3万平方米的异型场馆,近23万平方米的室外工程,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年半完成,留给项目施工总承包方中建八局的有效工期仅仅一年。该项目蒙古族元素众多,多以曲面为主,钢结构构件加工难度及施工难度极大。工程屋面均为异形板,每一块的尺寸及曲率均不相同,难度极高。在施工过程中,中建八局投入了大量技术力量,应用了大量诸如BIM技术、3D扫描技术、物流二维码追踪技术等行业最新技术成果。
中建人不舍昼夜的辛勤劳作换来了项目由蓝图幻化为现实,这里将成为内蒙古最为现代化的民族运动与国际赛马相结合,融体育竞技、民族演艺、草原观光、休闲娱乐多位一体的综合场馆,更成为向世界展示内蒙古民族特色和社会进步的国际中心。
这座全新地标是中建人在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上与自治区2500多万各族同胞并肩奋斗的一个缩影。
京新高速
高铁一通,转换时空
几天前,张呼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拥抱第一条高速铁路,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交通承建了呼和浩特东站项目。
张呼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构成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通往京津冀地区的高速铁路主通道。张呼高铁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密切西北、呼包鄂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的联系,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建交通承建的呼和浩特东站是一座现代化大型铁路客运站,以“草原穹庐、展翅雄鹰、白云故乡、青色之城”的主题作为造型立意,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表达出了蒙古族文化中象征勇敢、自由和强健的美好寓意,综合考虑功能性、系统性、前瞻性、文化性和经济性,将现代交通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有机融合。
高铁一通,转换时空。呼和浩特东站作为内蒙古重要交通枢纽设施,对于进一步发挥铁路快速、便捷、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筑现代化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守护城市运行安全的“生命线”
中国建筑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福祉,投资建设一批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让居民彻底告别城市“看海”和马路拉链。作为中国管廊建设领域领跑者,中国建筑投资建造了国内近一半的地下综合管廊。中国建筑将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跨越山水引至草原明珠,让这里的人们不仅享受看得见的繁华与美好,更得到看不见的防护与保障。
由中国建筑投资建造、中建六局负责实施的“包头市新都市区中心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施工难点在于管廊与城市主干道建设路交叉,路段车流量大,各类管道、光缆分布复杂,如采用传统的“明挖现浇”法施工,必将带来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如何让修建地下管廊不再“开膛破肚”?中建包头综合管廊项目开创国内管廊矩形顶管施工先河。在不打扰地面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将管廊成功植入地表建筑密布、交通主干道纵横的老城区地下?这道困扰城市管理者、全国地下管廊施工企业的难题,被中国建筑成功破解。在包头市经三路管廊施工现场,地面上车照跑、人照行;地下深处巨大的顶管设备带着轰鸣声将7m×4.3m的矩形混凝土管向前稳步推进。将矩形顶管施工工艺在国内率先应用到管廊施工领域,这就是中国建筑破解城市地下管廊建设难题的独门绝技。项目将于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竣工。建成后,将对所有管线实施统一管理,智能监控。管廊还设置了专门的通风口、检修口,便于管廊的安全运行和便利维修。
草原之水天上来
45天前,这里还是枯竭的河床、杂乱的垃圾、未经处置的污水,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走进杂草里,看不见人。如今,这里是蔚蓝的天空、碧波荡漾,悠闲的小船划出阵阵浪花,两岸裸露的河堤已是绿意盎然。
这就是中建一局包头城市水生态综合利用PPP项目,献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大礼。接到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任务后,中建一局组织管理团队300余人、作业人员3000余人,施工机械2000余台,火速进入现场,夜以继日连续不间断施工,短短45天完成了河段10公里,外运土方280万方,回填级配51万方,混凝土浇筑22.5万方,书写了中国速度,实现了碧波荡漾、碧水环绕身旁的水系梦想。
包头市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是中国最大水务环境整治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缺水城市生态新典范,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新增水域20平方公里、新增绿地18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可利用水资源每日50万立方米;形成“四纵四横、四湖四库、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城乡水网大格局。未来工程将引水到达茂旗、白云鄂博区,助力工业园区建设、精准脱贫和旱作农业改造工程,并实施河湖连通、水系循环、雨污分流、园林景观、文化旅游、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工程。中国建筑通过一系列水务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最大水务环境整治工程——包头市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
穿越沙漠戈壁的守望相助
在辽阔的内蒙古地域之上,不仅仅有壮美草原,中建人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还经年与长风烈日、戈壁沙漠为伍。中国建筑承建了世界穿越沙漠最长高速公路——京新高速临白段地形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200公里标段,全部位于内蒙古境内。这里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百里渺无人烟,生活资源匮乏,几乎与现代文明绝缘。年轻的中建项目管理团队执着坚守在大漠深处,在艰苦卓绝的生产生活环境下,不仅以优质履约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奋斗史,更是心系牧民,在茫茫戈壁谱写出与自治区人民守望相助的时代新章。
中国建筑项目一工区为14公里的主干道修建了长达4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串联起了沿线十几户牧民的家。工区生产副经理梁隆祥说,项目还特地为没在主便道附近的牧民修建了支便道,便道通到了每户牧民的家门口。牧民杨录元感慨自己一下子多了好几户邻居。“以前距离最近的一户人家,需要1小时车程,现在有了便道,十几分钟就到了。”
离一工区驻地最近的牧民魏文斌开起了饭馆,这个100平方米的板房是项目部用了一周时间为他免费搭起来的。“京新高速的建设为戈壁滩带来了人气,开饭馆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每天早晨7点,牟经兰和她的队友都会准时开着专门定制的自卸式环保车,往返于建设沿线回收被大风刮来的“白色垃圾”。一工区位于阿拉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进场之初,项目生产经理刘光辉就与沿线34户牧民和队逐一签订了文明规范建设协议。牛羊不再因为吃“白色垃圾”而生病,牧民也不再担心项目建设影响自己的生活。一工区有近七公里的路段需山体爆破,在征地还没下来时,就得到了牧民提前进入建设区域打炮眼的许可,在没有伤害到一只牛羊的情况下全线第一个完成爆破任务。
中建项目建设用的深水井特意打在了离牧民家最近的位置,京新高速的建设者走了,牧民仍然能够享受到中建人的恩泽。
沧桑巨变七十载,从参与位于阿拉善盟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建设,带动内蒙古发展,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斩获中建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到发扬“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精神,建设成就复兴“草原丝路”梦想的额哈铁路;再到践行国家战略,助力共给侧改革,带动赤峰中环路快速改造工程等一系列百亿级PPP项目落地北疆……中国建筑与内蒙古自治区并肩在这里走过一段非凡之路。不忘初心,中国建筑将始终如一地连通自治区与国家同频发展的动脉,助力一个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内蒙古泰然屹立于祖国北疆。
责任编辑:马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