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十二》导演郭柯:接下去的工作重心是解决钱的问题
《二十二》上映两周,票房1.7亿元,创了国内院线放映纪录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导演郭柯还在路演的路上。
在上映之初,郭柯曾表示,如果影片有可能收回成本,那么盈余的部分将全部捐给片中的老人。
而如今,上亿的收入显然超出了郭柯一开始的预期,8月27日,《二十二》来到上海路演,媒体们问郭柯接下来的创作打算,郭柯却说自己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妥善处理这些钱。
《二十二》的成功不可复制
这部被称为“观众的胜利”的电影,靠着“自来水”的力量,让影片的排片从最初的1%冲上10%,成为《战狼2》之后话题度最高的现象级电影。
许多人自己没有时间或者不忍看这么伤心的电影,也会选择贡献票房将票转赠身边亲友。
问郭柯一路看着票房走高,从最初的毫无信心只求上映到如今看着票房的数字还有点“懵”的心路历程,郭柯说,“我没坐过过山车,不知道这是不是过山车的感觉。”
《二十二》成为了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纪录片,郭柯却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或者纪录片的“春天”,“票房那么高,不是因为我拍得有多好,这个我心里清楚,就是因为大家在关注这些老人,我只是一个桥梁。”
当片子本身的主题获得足够的关注,也有一部分观众和从业者对于《二十二》作为一部纪录片所表现出的“避重就轻”的态度,和导演“蜻蜓点水”的手笔感到不满。对此,郭柯也并不否认。
“很惭愧这是我第一次拍纪录片。但是我这么说又有点得了便宜卖乖。”郭柯说,“我以前做副导演多年,对纪录片的认识也不是很深,用了一些剧情的方式,但是也把剧情尽量的推进。我知道片子两极分化,有一部人观众觉得浪费了这个题材,我觉得都没有问题,这个片子的意义体现到观众心里都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但我做这个片子的时候没有把技术上的东西放在前面,确实可能我的技术也达不到多高的标准,所以我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你可以说避重就轻,也可以说扬长避短吧,我的强项就是用感情去沟通。”
至于票房,郭柯说,这个“胜利”是大家的功劳,“从观众、媒体、艺人,大家都知道这个片子是怎么逆袭的,作为个例很难复制吧。它占了很大的题材优势,冯小刚转了张歆艺的信,又搭上特殊的纪念日,全部的媒体都在帮它发声,所以它真的不能算胜利。”
不过郭柯认为《二十二》确实可以带来一些思考,“通过这次我们能知道,观众是能够静静坐下来体会一部电影的,所以以后创作者还是认认真真去拍吧,不要忽悠观众,还是会有回报的。这个片子对纪录片的推动什么的都说不上,只是可以让我们去思考创作的态度。”
今年的工作要纠结在“钱的问题上”
谁也没想到,《二十二》的票房竟然创下了原本在主创心目中是“天文数字”的记录。而这个“天文数字”让一开始许诺的“捐款”成为了郭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第一天三百万(票房),让我觉得这个片子是有希望收回成本,没想到第二天,破了千万,所以到了第二天我们就跟观众说已经没有压力,接下来就应该坦然面对,过了亿就更应该清楚接下来应该做什么。面对这些钱,包括我之前说的话,要去兑现。”
郭柯向媒体通报了目前的进展,还没有确定找到一家监管机构来善用这笔钱,但应该会与上师大苏志良教授的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合作,由苏教授那边介绍机构来管理。“最好是不收中间代理费的机构,能够更多把经费用到慰安妇问题的研究上面和老人的生活上。”
郭柯坦言,“其实老人的生活,就只有14位在世,能给她们多少钱?其实一点点就足够了,其实钱给多了反而会给她们造成麻烦。”
路演结束后,郭柯说自己会去“还个愿”,把片中22个老人的家都再走访一便,“过世的也去看看她们的家人,会带一部分钱过去。但这个金额就希望大家给我一点空间,我不想透露。因为村里的那种环境,公开反而不方便。”
有媒体问到郭柯之后的计划,他说:“今年可能都要纠结在这个钱的问题上。因为行业有行业的规则,包括结款也不是那么快,是有周期的。要到我把这笔钱捐出去以后我的任务才算完成。这不是三两天的事。所以我也想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今年把这个事情处理好,明年再看做什么。”
从短片《三十二》到长片《二十二》,郭柯与“慰安妇”题材结缘颇深,今后的创作方向上,郭柯自己也没想好是不是还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郭柯透露自己有过念头,想把片中说“世界很好“的韦绍兰老人一生的故事拍出来,拍成一个剧情片。不过自己目前还有点“纠结”,“我确实不想一直沉浸在慰安妇这个题材当中,但是也遗憾没有人为她们拍过一个故事,让我再纠结一下吧。”
片中的“慰安妇”老人还在生活,郭柯说,自己会继续在生活中关注她们,但不会再以纪录片的方式。
责任编辑:初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