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9日电 题:维吾尔族小男孩的大志向:我想成为一名数学家
记者 马学玲
“学习汉语,能让我走出新疆,走向世界。”13岁的穆赫塔巴尔•穆赫塔尔这样对记者说。
穆赫塔巴尔是一名维吾尔族男孩,来自中国新疆西南部的喀什地区,目前就读于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内初班”。
“内初班”这一概念最早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提出,是一项面对偏远、贫困、农牧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优惠政策,旨在让全疆的所有孩子都能获得上学的机会。其中,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是自治区疆内初中班首办学校。
该校校长屈明才解释称,由于新疆地域比较辽阔,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教育均衡性差距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在乌鲁木齐等发达地区举办了内初班,把南疆农牧区等地孩子接到乌鲁木齐等发达城市,在学习和生活上统一安排,使他们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从喀什到乌鲁木齐,隔着千余公里的山山水水。包括穆赫塔巴尔在内,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远离故土,能否适应得了内初班这样的集体生活呢?
“刚开始觉得不想来,主要是害怕跟父母分离。”穆赫塔巴尔向记者道出了自己当时的担忧。不过他表示,来到学校之后,很快也就适应了,因为老师很关心学生,同学之间也互相关心。
“感觉学校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他们很关心我。同学也都鼓励、帮助自己我,跟兄弟姐妹一样。”该校初中二年级的努尔加玛丽•珀拉提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她举例说,有次得了阑尾炎,就是同学送她去医院,并垫付医药费,这让她很感动。
努尔加玛丽今年14岁,来自塔吉克族,她有两个姐姐,其中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自从来到免费的内初班上学以后,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谈及来到内初班的变化,她不假思索地说,“我的普通话变好了!现在跟各民族同学交流,也比较轻松了。”
穆赫塔巴尔则认为自己的最大变化则是,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大提高,“我以前都不会洗衣服”。穆赫塔巴尔告诉记者,自己的梦想是上北大或清华,留学哈佛,“我想当一名数学家。”
“他可以做到,可以做到!”听闻穆赫塔巴尔的这一志向,旁边站着的三名汉族同班同学何弋戈、刘夕颜、王婷连连说到,并称赞他理科思维特别好。
“我们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来自喀什的王婷说,譬如,我觉得维语特别好听,所以平时在宿舍经常向维吾尔族同学学习。
“同学们能有这些感受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化。我们真正把‘一家亲’建设融入师生的校园生活。”校长屈明才说。
采访末尾,屈明才向记者介绍了该校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途径:歌舞同台,就寝同舍,进餐同桌,娱乐同享,语言同学,学习同步,节日同庆,校园同护,困难同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8月份发布的消息显示,2017年全区共有1.2万名各族学生升入新疆区内初中班就读,在校生规模达到3.31万人,创历史新高。
“其实,民族之间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界限,我觉得我们中间没有任何隔阂。”来自莎车县的刘夕颜同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