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28日19:34 解放军报

分享


一生痴心为“天眼”

—— 追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记者 邹维荣

1994年,他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10余年时间里,他走遍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选出一个理想台址;

从2007年立项到2016年落成启用,他跑遍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便被确诊为肺癌,还继续带病参加工程例会……

他就是“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

今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这座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一周年。令人悲痛的是,就在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年72岁。

24年前,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有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应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的房门:我们也建一个吧!那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

动了这个念头,南仁东就再也没有停下来。选址、论证、立项、建设,每一项他都亲力亲为。

他把目标锁定在了贵州天然的喀斯特地形。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正确的危岩治理方案,已经年逾60的南仁东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遇到陡峭大山时,大家劝他在山下等,他却坚持:“我和你们一起上去,看看实际情况。”

台址好不容易定了,却又遭遇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技术风险。当时购买的十余根钢索进行组网结构疲劳试验时,没有一例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当时,台址已开始动工,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可钢索结构定不下来,反射面的结构形式就定不下来,如此一来,工程就无法继续进行。

为此,南仁东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两年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南仁东和研发团队终于研制出满足要求的钢索结构。

在审核危岩和崩塌体治理、支护方案时,不懂岩土工程的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对方案中的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

“天眼”现场有6个支撑铁塔。每建好1个,南仁东总会第一个爬上去查验。几十米高的圈梁建好了,他也要第一个走上去看看。在圈梁上奔跑时,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百折不挠,千锤百炼。“南老师用20多年做成了这件事。‘中国天眼’的建成将为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独特手段,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南仁东的同事告诉记者。

FAST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南仁东获得的个人荣誉却不多。他的低调谦逊与淡泊名利令人动容。很少人知道,工程建设之初,由于经费紧缺,南仁东要坐近50个小时的火车来往于北京和贵州。

20多年的建设历程,南仁东把贵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的梦,有他为之奋斗的情。令他倍感欣慰的是,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告成,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而此时的他,却已时日不多。

南仁东把一切看淡。病逝后,家人转达了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天眼”,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

还有几句诗,写给他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作者 | 记者 邹维荣

来源 | 解放军报记者部(ID:jfjbjzb)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田   源

责任编辑:徐小龙   张春雨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池百合子是否会成为日本新首相
  • 乡下来的王宝强,为什么必须大红大紫
  • 清朝官员怎么评价慈禧太后?
  • 小说:一段忘年交和两段尘封的心事
  • 二十四周:妈妈很爱你,但我要杀了你
  • 分手后,第一件事应该做什么?
  • 为啥一到秋天北方人就想去草原?(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