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洛,留下了最经典的米兰“圣诞树”。
2017年10月8日,安德烈·皮尔洛说,他准备退役了。
2004年,舍甫琴科代表AC米兰,得了金球奖。因为他前一年的冠军杯冠军,因为他这一年的意甲冠军。
他是足球史上最全面的前锋之一。反越位处理球是当世一绝,头球抢点意识也到位,盘带、左右脚射门、反击、阵地战抢点。
实际上,我们当时一直讨论:他真有183公分高吗?——因为舍甫琴科总给人个子不高的印象,一半是因为他太灵活,启动太敏捷;一半是因为他总是弓着背,企图启动。
皮尔洛完成意大利队百场传奇。
很少有人在意的是,舍甫琴科的全面给米兰多大的好处。那会儿贝卢斯科尼一直在念叨双前锋,不要圣诞树,逼迫安切洛蒂变阵。
舍甫琴科身边一会儿是卡卡,一会儿是因扎吉(当然还有托马森)。但无论哪种搭档,舍甫琴科都承担下来了,默默进球。
巴斯滕和维阿们的巅峰期,也许比舍甫琴科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舍甫琴科这样,稳稳的,不问情由的,输出数据。
这样全面、迅速、简洁、勤奋、稳定、有机会就把握住、什么传球都接得住、哪个位置都能启动并找到射门机会、射门脚法华丽多变、被低估的摆脱能力(协调性和球感都很好),勤劳的工蜂。
然后他去了切尔西。
然后,米兰又拿了2007年冠军杯。
皮尔洛旁的舍甫琴科,无所不能。
按说,米兰2005年被利物浦干掉后,其实已经要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那两年,卡卡彻底释放。
那两年,喜欢卡卡的说他所向无敌,一个人扛米兰。不喜欢的,说他球霸。因为确实前场无人可传,真是只有他一人突进。
所以2005-2007,卡卡在联赛的漫长比赛里状态还好,但冠军杯凶猛无敌。整体而言,卡卡在巅峰期,其他方面都够全面,但不算伟大;然而在杯赛制针尖麦芒对攻之下,他的强行奔袭硬摧对手的个人能力,才得以发挥。
他巅峰期的奔袭,是整个足球历史上,实用性和观赏性都达到顶尖的:优雅、迅速、强壮、路线明确、劈波斩浪一般。
但如果让他发挥奔袭+移动中分球给队友(换句话说,给舍甫琴科塞身后),他就是星球上对比赛影响力最大的球员之一。在“开放局面下,连续用瞬间灵光改变比赛”的方面,他是那一代最好的球员之一。
在意大利,皮尔洛也是无愧的核心。
米兰那套体系,尤其是安切洛蒂拼命从贝卢斯科尼那里抢到的圣诞树,给了他自由,他也回报了米兰。给他无限自由,让他奔跑起来,他就是完美的,就是漫画男主角一样,可以一个人突破一整场的神话。
那时他真是个跑起来仿佛飞行、身上带光的男子。
但他去皇马之后,2011年,米兰还是拿了联赛冠军。那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冠军。
然后,皮尔洛去了尤文图斯,时年32岁。然后,一口气又拿了四个联赛冠军。
2003年欧冠时,一切都是舍甫琴科。舍甫琴科走后,卡卡带队拿了2007年欧冠。卡卡也走了之后,米兰还是能拿2011年意甲冠军。
忽然之间,米兰真正的核心是谁,似乎明白了。
皮尔洛成就了卡卡、因扎吉。
那些年,AC米兰有所谓四个10号同时在场,曰:皮尔洛、西多夫、卡卡、鲁伊科斯塔。
皮尔洛在后指挥,加图索一个人抢三个,是为互补。
西多夫原地停球调度节奏,鲁伊科斯塔前场穿针引线,卡卡得以放马奋飞。
加图索可以用安布罗西尼代替,西多夫、鲁伊科斯塔和卡卡也可以彼此替,毕竟西多夫全面嘛。
只有皮尔洛,无可代替。
皮尔洛刚出道时,是前腰,崇慕巴乔,那会儿谁不是呢?——传球秀雅,有远射,风流倜傥,跟他们布雷西亚的小提琴似的。
但那会儿正是古典前腰凋零期,里克尔梅在南美自己玩,鲁伊科斯塔都在减少盘带玩前场走位一脚出球了,齐达内和艾马尔都踢过假边锋。
皮尔洛于是后撤,让加图索给他做肉盾保镖,让西多夫给他做缓冲参谋,自己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卡卡之所以一登意甲就纵横无敌,因扎吉那些年为什么焕发第二三四五春,鲁伊科斯塔为什么比在佛罗伦萨踢得舒服,卡福的插上为什么那么自在,是因为皮尔洛和加图索的定位。
卡卡只需要着力冲刺,鲁伊科斯塔只需要溜达接球传,卡福只需要等加图索回补中路后插上,因扎吉只需要在越位线来回逡巡。
皮尔洛指挥一切。纵横捭阖,大气纵横。
有两点是他独一无二的:视野,长距离传球。
2006年世界杯夺冠,除了欧洲杯冠军,皮尔洛几乎拥有了足坛大满贯。
视野就不提了。去年我问过皮雷,观众与球员最大的区别是?皮雷:视野。
“因为观众靠电视就能看到一切,指出球员应该怎么踢,球员却必须靠自己迅速观察、记忆和判断。”
比视野更了不起的,是皮尔洛的长距离出球——看到传不到,等于看不到。
欧洲职业足球那种竞技状态下,可以稳定在15米以上距离精确出球,就算可以了;大多数三人小组短传配合也就如此。但彼此间距超过15米,就麻烦了:需要队友能跑,能保持间距,能精确地停好球。
但是皮尔洛的可怕处在于,他能在本方半场后,传球辐射范围遍及全场。这就令同时代的对手很尴尬:上抢,暴露空间;不上抢,皮尔洛指哪打哪;哪怕上抢了,皮尔洛往后沉,传球还是找得到人。
一个视野宽泛、中长距离出球稳定的球员,能给队友极高的容错率。队友的回撤接应压力小一点,队友的反跑可能性多一点。
或者说,职业球员仿佛被放的风筝,背上都多少有一根自觉的线;有了皮尔洛之后,你的线会松一些。你知道自己可以飞自由一点——他不太需要你刻意接应,不太需要你跑得太精确,甚至不太需要你思考。
职业生涯末期,皮尔洛培养了博格巴。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皮尔洛并没创造一个体系,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接班人。他太独特了。
他只是创造了持球后腰这么一个角色,让教练们有了这么个选择。但无论是现在的维拉蒂之于巴黎还是克罗斯之于皇马,都无法完全成为他。
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就像他崇拜的巴乔成为了第一个真正的9号半(普拉蒂尼如此称呼巴乔),皮尔洛成为了第一个真正的指挥官后腰。
巴乔的技艺惊才绝艳,但一辈子命犯孤星;皮尔洛却是周全着所有人,所以最后,他没有如1993年的巴乔那样站在世界之巅,成为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但他名下有无数意甲冠军和两个冠军杯,以及2006年世界冠军。
他走了和偶像截然不同的路,仔细想也真是微妙。
2017年10月8日,安德烈·皮尔洛说,他准备退役了。
2004年,舍甫琴科代表AC米兰,得了金球奖。因为他前一年的冠军杯冠军,因为他这一年的意甲冠军。
他是足球史上最全面的前锋之一。反越位处理球是当世一绝,头球抢点意识也到位,盘带、左右脚射门、反击、阵地战抢点。
实际上,我们当时一直讨论:他真有183公分高吗?——因为舍甫琴科总给人个子不高的印象,一半是因为他太灵活,启动太敏捷;一半是因为他总是弓着背,企图启动。
皮尔洛完成意大利队百场传奇。
很少有人在意的是,舍甫琴科的全面给米兰多大的好处。那会儿贝卢斯科尼一直在念叨双前锋,不要圣诞树,逼迫安切洛蒂变阵。
舍甫琴科身边一会儿是卡卡,一会儿是因扎吉(当然还有托马森)。但无论哪种搭档,舍甫琴科都承担下来了,默默进球。
巴斯滕和维阿们的巅峰期,也许比舍甫琴科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舍甫琴科这样,稳稳的,不问情由的,输出数据。
这样全面、迅速、简洁、勤奋、稳定、有机会就把握住、什么传球都接得住、哪个位置都能启动并找到射门机会、射门脚法华丽多变、被低估的摆脱能力(协调性和球感都很好),勤劳的工蜂。
然后他去了切尔西。
然后,米兰又拿了2007年冠军杯。
皮尔洛旁的舍甫琴科,无所不能。
按说,米兰2005年被利物浦干掉后,其实已经要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那两年,卡卡彻底释放。
那两年,喜欢卡卡的说他所向无敌,一个人扛米兰。不喜欢的,说他球霸。因为确实前场无人可传,真是只有他一人突进。
所以2005-2007,卡卡在联赛的漫长比赛里状态还好,但冠军杯凶猛无敌。整体而言,卡卡在巅峰期,其他方面都够全面,但不算伟大;然而在杯赛制针尖麦芒对攻之下,他的强行奔袭硬摧对手的个人能力,才得以发挥。
他巅峰期的奔袭,是整个足球历史上,实用性和观赏性都达到顶尖的:优雅、迅速、强壮、路线明确、劈波斩浪一般。
但如果让他发挥奔袭+移动中分球给队友(换句话说,给舍甫琴科塞身后),他就是星球上对比赛影响力最大的球员之一。在“开放局面下,连续用瞬间灵光改变比赛”的方面,他是那一代最好的球员之一。
在意大利,皮尔洛也是无愧的核心。
米兰那套体系,尤其是安切洛蒂拼命从贝卢斯科尼那里抢到的圣诞树,给了他自由,他也回报了米兰。给他无限自由,让他奔跑起来,他就是完美的,就是漫画男主角一样,可以一个人突破一整场的神话。
那时他真是个跑起来仿佛飞行、身上带光的男子。
但他去皇马之后,2011年,米兰还是拿了联赛冠军。那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冠军。
然后,皮尔洛去了尤文图斯,时年32岁。然后,一口气又拿了四个联赛冠军。
2003年欧冠时,一切都是舍甫琴科。舍甫琴科走后,卡卡带队拿了2007年欧冠。卡卡也走了之后,米兰还是能拿2011年意甲冠军。
忽然之间,米兰真正的核心是谁,似乎明白了。
皮尔洛成就了卡卡、因扎吉。
那些年,AC米兰有所谓四个10号同时在场,曰:皮尔洛、西多夫、卡卡、鲁伊科斯塔。
皮尔洛在后指挥,加图索一个人抢三个,是为互补。
西多夫原地停球调度节奏,鲁伊科斯塔前场穿针引线,卡卡得以放马奋飞。
加图索可以用安布罗西尼代替,西多夫、鲁伊科斯塔和卡卡也可以彼此替,毕竟西多夫全面嘛。
只有皮尔洛,无可代替。
皮尔洛刚出道时,是前腰,崇慕巴乔,那会儿谁不是呢?——传球秀雅,有远射,风流倜傥,跟他们布雷西亚的小提琴似的。
但那会儿正是古典前腰凋零期,里克尔梅在南美自己玩,鲁伊科斯塔都在减少盘带玩前场走位一脚出球了,齐达内和艾马尔都踢过假边锋。
皮尔洛于是后撤,让加图索给他做肉盾保镖,让西多夫给他做缓冲参谋,自己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卡卡之所以一登意甲就纵横无敌,因扎吉那些年为什么焕发第二三四五春,鲁伊科斯塔为什么比在佛罗伦萨踢得舒服,卡福的插上为什么那么自在,是因为皮尔洛和加图索的定位。
卡卡只需要着力冲刺,鲁伊科斯塔只需要溜达接球传,卡福只需要等加图索回补中路后插上,因扎吉只需要在越位线来回逡巡。
皮尔洛指挥一切。纵横捭阖,大气纵横。
有两点是他独一无二的:视野,长距离传球。
2006年世界杯夺冠,除了欧洲杯冠军,皮尔洛几乎拥有了足坛大满贯。
视野就不提了。去年我问过皮雷,观众与球员最大的区别是?皮雷:视野。
“因为观众靠电视就能看到一切,指出球员应该怎么踢,球员却必须靠自己迅速观察、记忆和判断。”
比视野更了不起的,是皮尔洛的长距离出球——看到传不到,等于看不到。
欧洲职业足球那种竞技状态下,可以稳定在15米以上距离精确出球,就算可以了;大多数三人小组短传配合也就如此。但彼此间距超过15米,就麻烦了:需要队友能跑,能保持间距,能精确地停好球。
但是皮尔洛的可怕处在于,他能在本方半场后,传球辐射范围遍及全场。这就令同时代的对手很尴尬:上抢,暴露空间;不上抢,皮尔洛指哪打哪;哪怕上抢了,皮尔洛往后沉,传球还是找得到人。
一个视野宽泛、中长距离出球稳定的球员,能给队友极高的容错率。队友的回撤接应压力小一点,队友的反跑可能性多一点。
或者说,职业球员仿佛被放的风筝,背上都多少有一根自觉的线;有了皮尔洛之后,你的线会松一些。你知道自己可以飞自由一点——他不太需要你刻意接应,不太需要你跑得太精确,甚至不太需要你思考。
职业生涯末期,皮尔洛培养了博格巴。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皮尔洛并没创造一个体系,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接班人。他太独特了。
他只是创造了持球后腰这么一个角色,让教练们有了这么个选择。但无论是现在的维拉蒂之于巴黎还是克罗斯之于皇马,都无法完全成为他。
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就像他崇拜的巴乔成为了第一个真正的9号半(普拉蒂尼如此称呼巴乔),皮尔洛成为了第一个真正的指挥官后腰。
巴乔的技艺惊才绝艳,但一辈子命犯孤星;皮尔洛却是周全着所有人,所以最后,他没有如1993年的巴乔那样站在世界之巅,成为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但他名下有无数意甲冠军和两个冠军杯,以及2006年世界冠军。
他走了和偶像截然不同的路,仔细想也真是微妙。
聚焦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