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东京地铁千代田线在日比谷站下车,无需担心找不到宝塚剧场的所在地,只要跟随着精心打扮的贵妇们走上两分钟,就能看到“东京宝塚剧场”的蓝色看板了。
离开场还有半小时,手举人气成员名牌的粉丝已经召集了大批粉丝团在小广场上集结。保安在引导人流维持秩序,即便在东京,这也是少见的热闹场景。跟随人群进入剧场,眼前即是铺着红色绒毯的螺旋台阶及天花板上的华丽水晶灯,红毯的脚感软绵绵的,耳畔响起迎宾主题钢琴曲,还未见宝塚的真身,就有坠入梦幻世界之感。
作为一名初登宝塚殿堂的小白,我知趣的选择了二层后排的B席,也就是最便宜的那一档座位。当然,想与宝塚粉丝厮杀抢到一张好位置的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无论哪一档的门票,都极为热门,四个档次的门票(S席8800日元、A席5500日元,B席3500日元,以及最前排的SS席12000日元)从公演2个月之前左右便开始发售,当天即售空是常有的事。
对于临开演只有两天才决定前来观剧的我来说,能用4500日元买到一张二手转卖的票,已经应该知足了。
东京宝塚座位示意图
落座之前,我特意去最后一排座位与后墙之间过道转了一圈,这里是传说中的“站席”,此时已经有人在此席地而坐。为了让买不到票的观众也有机会进入剧场,宝塚会在演出当天现场售卖2500日元的特价站票,当然,买站票要做好心理准备,站着把长达三小时的剧看下来需要具备相当的体力。
购买站票的观众在剧场最后一排席地而坐
尽管对宝塚粉丝的热情有所耳闻,现场看到秩序井然、热情洋溢、目标明确的观众们仍然深感佩服。
目力所及,宝塚的观众九成都是女性,偶有陪女伴前来的男士,在人群里略显突;年龄分布上,年轻女性和中老年各占半数,独自观剧的年轻女孩和带着孩子来的妈妈都不少,而显得最放松自在的当属三五成群的婆婆阿姨们了。
快开演时,我左右两边的女孩纷纷掏出迷你望远镜,令我心中暗呼失策。其实二楼座位的视野比想象中要好,剧场整体立体排布,前后排落差大,在任何位置观看都不会有被遮挡之虞,只是坐在后排,想捕捉演员细微表情就有一定难度了。
一个细节也令人印象深刻:服务员拿来活动坐垫,给我前排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垫高座椅,当然垫高之后也不会挡到我的视线。
这一天我观看的是月组公演“All For One”。故事设定在17世纪的法国,男主角月组男役Top Star珠城Ryo出演“三个火枪手”之一的达达尼昂,女役Top Star爱希Reika出演实际生为女儿身的国王路易十四。原来路易十四是男女双胞胎,因为不吉利,王室在他们出生之后准备将公主偷偷送人,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却将王子丢弃,留下的公主被当作男孩抚养成人,做了国王,成为王室的秘密。剧中女路易十四爱上了潇洒倜傥的骑士达达尼昂,向他吐露了实情,几经周折找回了孪生哥哥,最后与达达尼昂喜结良缘。
《All For One》公演海报
这种剧情经典的宝塚路数,和1974年以来上演过数千场而经久不衰、总观众达到500万人次的《凡尔赛玫瑰》如出一辙。(《凡尔赛玫瑰》背景设置在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国,女主角是从小被当做男孩抚养长大的贵族家女儿奥斯卡,男主角是她的随从、青梅竹马的骑士安德烈。)
虽然宝塚以日本、中国古代为背景的作品不胜枚举(《源氏物语》《虞美人》),也有如时代设置在近现代的作品(例如星组即将上演的新作《柏林,我的爱》),我仍然庆幸自己的第一次宝塚体验来自正统的浪漫爱情喜剧,欧洲宫廷的设定,让我得以一闻华丽的唱腔,饱览耀眼的戏服,不输专业芭蕾舞者的宝塚芭蕾舞步。
宝塚虽然自称“歌剧团”,其实演出的是将西方音乐剧日本化后,适应本土观众口味,独具味道的和式大众歌舞秀。宝塚的欣赏门槛并不高,剧情轻松,台词通俗,小孩子也能无障碍理解。
宝塚剧虽然“西洋”——演员们带着金色假发,乐池里是交响乐团,唱腔也是西方音乐剧式的—但它的内核非常“日本”:《All For One》的高潮出现在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壁咚”时,人物的动机,恋情的展开方式,台词的写法,完全是少女漫画的模式。
宝塚就是这样将不可能存在的少女漫画般世界活生生地还原在你面前。在我看来,宝塚运作有三点特别之处。
第一,所有角色都由女性出演。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宝塚男役的存在都是极为特别的。担任过宝塚编剧的川端康成就曾发问:看一部完全由女性出演的戏剧,是作为恋爱对象、从性指向出发喜欢女性呢?还是因为宝塚剧强调男女的社会角色,将男女差异搬上舞台这一点而感到格外有趣呢?
宝塚成立于1914年,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宝塚男役的出现,甚至早在女性主义浪潮到来之前。宝塚超越时代地将女性对理想男性形象的憧憬堂堂正正地置于舞台之上,同时设置极易令观众投射自身存在的女性角色,由女主角的视角展开一部现实感为零的梦幻爱情剧。
充满阳刚气概的男主角一定毫无条件地对女主角一见钟情,两人间的爱情阻碍一定来自于外部,而非性格或认知不合。这种既可以称作梦幻又可以称作幼稚的固定套路,在宝塚的演绎下竟然令人百看不厌。
在一场宝塚演出中,舞台上亮闪闪的目标太多,你会恨自己只生了两只眼睛。
现任宝塚专科、花组、月组、雪组、星组、宙组男役Top Star
宝塚的第二个特色,便是所有演员都由自家的宝塚音乐学校培养。学校招收15~18岁、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少女,对她们进行声乐、芭蕾、表演的全方位训练,从她们进入学校到成为剧团正式成员登上舞台,需要走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漫长道路,而作为宝塚剧团成员登台时,她们的身份都是未婚女性。
前宝塚男役天海祐希18岁进入宝塚音乐学校,20岁成为正式团员,26岁担纲月组Top Star,创下最快的晋升记录。又过了两年,天海宣布退出宝塚,之后以女演员的身份持续活跃在电视电影界,但这条路并不是所有宝塚毕业生都能走得通的。
天海祐希
宝塚的世界等级森严,且相对封闭。同样担任过男役Top Star的真矢美纪退团时已经36岁,她坦言走出宝塚时深感迷茫,对剧团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演了十几年男性角色之后,私下里都会带出男性化的动作,要立即转变出演女性角色并不容易,一开始几乎接不到工作。
最近的一条新闻是,53岁的真矢美纪因为通过了日本高中毕业资格认定喜极而泣。宝塚哪怕训练再严苛,在文部省的归类里也只能算一所职业学校。
真矢美纪
令宝塚世界变得完整的第三个特色,是它独特的粉丝团文化。无论是杰尼斯军团,还是48系偶像,在运营方面都对宝塚模式有所借鉴。从贩卖“生写”、独家垄断周边产品,到举办握手会、合影会,鼓励从成员间的互动而产生的CP,比起获得大量“还算喜欢”的外围粉丝,更重视维护少数核心粉丝的忠诚热爱。
在所有宝塚追星方式里,现场观剧是性价比最高的。以不足人民币200元的价格,你能欣赏到长达3小时高潮不断的精湛歌舞,立体旋转舞台,配以宝塚交响乐团的现场伴奏。剧终之后仍不落幕,还有一波以标志性台阶为背景的无剧情舞蹈继续视觉轰炸,另有宝塚音乐学校的在校生献上一段百老汇式的热情大腿舞。
这样高强度的表演,竟然可以分中午场、晚间场一天中上演两次,也不得不令人叹服。
来剧场绝对是最超值的体验,因为宝塚只为拉你入坑。
离开场还有半小时,手举人气成员名牌的粉丝已经召集了大批粉丝团在小广场上集结。保安在引导人流维持秩序,即便在东京,这也是少见的热闹场景。跟随人群进入剧场,眼前即是铺着红色绒毯的螺旋台阶及天花板上的华丽水晶灯,红毯的脚感软绵绵的,耳畔响起迎宾主题钢琴曲,还未见宝塚的真身,就有坠入梦幻世界之感。
作为一名初登宝塚殿堂的小白,我知趣的选择了二层后排的B席,也就是最便宜的那一档座位。当然,想与宝塚粉丝厮杀抢到一张好位置的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无论哪一档的门票,都极为热门,四个档次的门票(S席8800日元、A席5500日元,B席3500日元,以及最前排的SS席12000日元)从公演2个月之前左右便开始发售,当天即售空是常有的事。
对于临开演只有两天才决定前来观剧的我来说,能用4500日元买到一张二手转卖的票,已经应该知足了。
东京宝塚座位示意图
落座之前,我特意去最后一排座位与后墙之间过道转了一圈,这里是传说中的“站席”,此时已经有人在此席地而坐。为了让买不到票的观众也有机会进入剧场,宝塚会在演出当天现场售卖2500日元的特价站票,当然,买站票要做好心理准备,站着把长达三小时的剧看下来需要具备相当的体力。
购买站票的观众在剧场最后一排席地而坐
尽管对宝塚粉丝的热情有所耳闻,现场看到秩序井然、热情洋溢、目标明确的观众们仍然深感佩服。
目力所及,宝塚的观众九成都是女性,偶有陪女伴前来的男士,在人群里略显突;年龄分布上,年轻女性和中老年各占半数,独自观剧的年轻女孩和带着孩子来的妈妈都不少,而显得最放松自在的当属三五成群的婆婆阿姨们了。
快开演时,我左右两边的女孩纷纷掏出迷你望远镜,令我心中暗呼失策。其实二楼座位的视野比想象中要好,剧场整体立体排布,前后排落差大,在任何位置观看都不会有被遮挡之虞,只是坐在后排,想捕捉演员细微表情就有一定难度了。
一个细节也令人印象深刻:服务员拿来活动坐垫,给我前排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垫高座椅,当然垫高之后也不会挡到我的视线。
这一天我观看的是月组公演“All For One”。故事设定在17世纪的法国,男主角月组男役Top Star珠城Ryo出演“三个火枪手”之一的达达尼昂,女役Top Star爱希Reika出演实际生为女儿身的国王路易十四。原来路易十四是男女双胞胎,因为不吉利,王室在他们出生之后准备将公主偷偷送人,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却将王子丢弃,留下的公主被当作男孩抚养成人,做了国王,成为王室的秘密。剧中女路易十四爱上了潇洒倜傥的骑士达达尼昂,向他吐露了实情,几经周折找回了孪生哥哥,最后与达达尼昂喜结良缘。
《All For One》公演海报
这种剧情经典的宝塚路数,和1974年以来上演过数千场而经久不衰、总观众达到500万人次的《凡尔赛玫瑰》如出一辙。(《凡尔赛玫瑰》背景设置在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国,女主角是从小被当做男孩抚养长大的贵族家女儿奥斯卡,男主角是她的随从、青梅竹马的骑士安德烈。)
虽然宝塚以日本、中国古代为背景的作品不胜枚举(《源氏物语》《虞美人》),也有如时代设置在近现代的作品(例如星组即将上演的新作《柏林,我的爱》),我仍然庆幸自己的第一次宝塚体验来自正统的浪漫爱情喜剧,欧洲宫廷的设定,让我得以一闻华丽的唱腔,饱览耀眼的戏服,不输专业芭蕾舞者的宝塚芭蕾舞步。
宝塚虽然自称“歌剧团”,其实演出的是将西方音乐剧日本化后,适应本土观众口味,独具味道的和式大众歌舞秀。宝塚的欣赏门槛并不高,剧情轻松,台词通俗,小孩子也能无障碍理解。
宝塚剧虽然“西洋”——演员们带着金色假发,乐池里是交响乐团,唱腔也是西方音乐剧式的—但它的内核非常“日本”:《All For One》的高潮出现在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壁咚”时,人物的动机,恋情的展开方式,台词的写法,完全是少女漫画的模式。
宝塚就是这样将不可能存在的少女漫画般世界活生生地还原在你面前。在我看来,宝塚运作有三点特别之处。
第一,所有角色都由女性出演。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宝塚男役的存在都是极为特别的。担任过宝塚编剧的川端康成就曾发问:看一部完全由女性出演的戏剧,是作为恋爱对象、从性指向出发喜欢女性呢?还是因为宝塚剧强调男女的社会角色,将男女差异搬上舞台这一点而感到格外有趣呢?
宝塚成立于1914年,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宝塚男役的出现,甚至早在女性主义浪潮到来之前。宝塚超越时代地将女性对理想男性形象的憧憬堂堂正正地置于舞台之上,同时设置极易令观众投射自身存在的女性角色,由女主角的视角展开一部现实感为零的梦幻爱情剧。
充满阳刚气概的男主角一定毫无条件地对女主角一见钟情,两人间的爱情阻碍一定来自于外部,而非性格或认知不合。这种既可以称作梦幻又可以称作幼稚的固定套路,在宝塚的演绎下竟然令人百看不厌。
在一场宝塚演出中,舞台上亮闪闪的目标太多,你会恨自己只生了两只眼睛。
现任宝塚专科、花组、月组、雪组、星组、宙组男役Top Star
宝塚的第二个特色,便是所有演员都由自家的宝塚音乐学校培养。学校招收15~18岁、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少女,对她们进行声乐、芭蕾、表演的全方位训练,从她们进入学校到成为剧团正式成员登上舞台,需要走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漫长道路,而作为宝塚剧团成员登台时,她们的身份都是未婚女性。
前宝塚男役天海祐希18岁进入宝塚音乐学校,20岁成为正式团员,26岁担纲月组Top Star,创下最快的晋升记录。又过了两年,天海宣布退出宝塚,之后以女演员的身份持续活跃在电视电影界,但这条路并不是所有宝塚毕业生都能走得通的。
天海祐希
宝塚的世界等级森严,且相对封闭。同样担任过男役Top Star的真矢美纪退团时已经36岁,她坦言走出宝塚时深感迷茫,对剧团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演了十几年男性角色之后,私下里都会带出男性化的动作,要立即转变出演女性角色并不容易,一开始几乎接不到工作。
最近的一条新闻是,53岁的真矢美纪因为通过了日本高中毕业资格认定喜极而泣。宝塚哪怕训练再严苛,在文部省的归类里也只能算一所职业学校。
真矢美纪
令宝塚世界变得完整的第三个特色,是它独特的粉丝团文化。无论是杰尼斯军团,还是48系偶像,在运营方面都对宝塚模式有所借鉴。从贩卖“生写”、独家垄断周边产品,到举办握手会、合影会,鼓励从成员间的互动而产生的CP,比起获得大量“还算喜欢”的外围粉丝,更重视维护少数核心粉丝的忠诚热爱。
在所有宝塚追星方式里,现场观剧是性价比最高的。以不足人民币200元的价格,你能欣赏到长达3小时高潮不断的精湛歌舞,立体旋转舞台,配以宝塚交响乐团的现场伴奏。剧终之后仍不落幕,还有一波以标志性台阶为背景的无剧情舞蹈继续视觉轰炸,另有宝塚音乐学校的在校生献上一段百老汇式的热情大腿舞。
这样高强度的表演,竟然可以分中午场、晚间场一天中上演两次,也不得不令人叹服。
来剧场绝对是最超值的体验,因为宝塚只为拉你入坑。
责任编辑:时鑫
聚焦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