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用心对待每一扇门、每一扇窗和每一堵墙,那份精雕细琢的态度,让人动容,它简单古朴、原汁原味。
藏式特有的民居风格,是对历史的传承。在时光中,发展着自己的建筑范式,又在时光中,恪守着古老的栖息方式。
湛蓝天空下 红檐白墙的藏式建筑
像谱了一曲雄浑的“红白蓝”交响曲
等待着懂得的人静静聆听
道孚县的藏族民居
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双绝”
一绝是其与众不同的惊人特色
二绝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如此这般的“大木屋”
恐怕难以再造,绝版了
从后者的意义看
道孚民居因此而弥足珍贵
这些民居外表主要由棕白两色构成,白色的屋顶,白色的主墙,木结构处多用棕色颜料染涂,其间配以红色、蓝色图案,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辉映下,仿佛幻化成妙不可言的积木图案。
道孚民居俗称“崩科”,融民族风情、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为一体,堪称藏区一绝。其外观朴素,内设豪华。独特的风格誉满藏区,口碑远及海外。
室内
精雕细镂,描金绘彩,每一图案或图画
就是一个吉祥物或一个神奇的传说
客厅
陈设豪华,富丽堂皇
极显主人的富有
经堂
供奉佛像,酥油灯长明
是家中的清静之地
卧室
多用箱式或椅式藏床
陈设温馨而别具风情
阳台
摆满奇花异草,四季不衰
民居的基础多为长方形,二楼呈L型、凹型或回型。建筑的内层结构均以木材料为唯一的建筑材料。
整座房屋用“棒柯”、“棒勒”装修成主人或客人的卧室、储藏室、经堂、客厅(有的分设汉式和藏式两厅)、厨房、走廊、阳台、厕所。阳台外围墙上均建小型熏烟台,屋顶有顶幡塔。
顶盖用桦树皮或硬杂木条垫底,再铺“阿嘎土”而成,日晒雨淋绝不漏水,经久耐用。
屋架门窗外表裸露部分,多以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色,做到防腐防蛀美观大方。
一般而言,道孚民居的大框架,费不了多少工时。当建房的材料备齐后,主人就请喇嘛打卦,择一良辰吉日动工。
道孚民居修建最麻烦的工序是它的内装修。因为是技术活,亲朋好友帮不上忙,而且时间长,花钱多。装修的工匠根据主人的要求,先完成雕刻,再绘画。
一般来讲,一栋中型的民居要用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内部装修。
雕刻与绘画,是道孚民居的精华所在。
道孚民居在内部陈设和外部装饰上,都体现了与自然界强烈的对比,既有局部的造型特别、波动曲流、层次分明,又有整座建筑的流畅整饬、清新厚重,加上院落布置的精致怡人,使得建筑物更为醒目和奔放。
这种与大自然若即若离、有亲有疏的关系,恰恰表现出藏族人民热爱美、崇尚美、创造美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这些同时具有完备的实用性和强烈的工艺美的道孚民居,将继续矗立在康北的山坡上,向来往瞻仰藏族文化的游人们昭示着藏人朴实的生活智慧,以及他们令人骄傲的艺术创造力和美的天赋。
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可不止道孚民居,康巴木雅民居、色尔坝格萨尔藏寨、丹巴甲居藏寨等也在以他们的方式展现着纯正的藏族文化。
康巴木雅民居
木雅地区以康巴县为中心,方圆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包括泸定、九龙、雅江、道孚等几个县的一半以上地区都是木雅人居住的范围。
木雅民居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但也有少量的夯土建筑,主要是在石材缺少的村寨才能看到一些,夯土建筑在其夯筑技术及外观造型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据调查分析,这里的夯土建筑都是属早期建筑,后来各地都发展石头建筑,因此在木雅地区早已失传了夯土建筑技术。
木雅民居绝大部分是三层,古老的民居都建有四层楼房,这里从来没有建平房之习惯。每户建筑面积则有上千平米,少则也有三、四百平米。木雅人对修建房屋十分讲究,从墙体的砌筑技术到结构、木材的质量,从外观造型到室内装修尽可能地达到当地最好的水平。
色尔坝格萨尔藏寨
色尔坝藏寨沿色曲河两岸依山而建,是藏区异于其他区域的建筑,因此地是历史上格萨尔王忠臣爱将色尔坝·尼崩大亚大将辖地和居民,是故也称格萨尔藏寨。是色达地区独有的人文景观。
色尔坝民居建筑为土木结构,一般均在四层至五层而不得少于三层,四层居多。房屋根据条件有大有小,小则面积400㎡左右,大的民居总面积600㎡以上。民居冬暖夏凉,门窗小而坚固,屋内光线暗因采光量小之故。
每幢民居都带院子,院墙高约1.5m也是土木结构,有的院子三方均有盖。房子的大小以柱子的多少分别,柱子有一根柱的,分别有两、二、四、六、八、九、十二、十六根柱子的分布为四方形。
丹巴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被称为“藏地童话世界”,它坐落在丹巴县城北7公里的山坡上。“甲居”藏语是指“百户人家”,由神秘独特的古碉和藏房组成。藏寨群的下方是由北而南奔流不息的大金川河,上方是帕玛布绕旺群峰那连绵起伏的山峦。
一户人家一栋楼,有的三五成群相靠而建,有的散居独户。每幢寨楼占地约200平方米,高约15米,都为石木结构,墙体是以当地的天然石块加上黄泥砌成。楼层一般为三到四层,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个墙角上插有猎猎迎风的经幡,把寨楼装扮得如宫殿,更增添了莫测的神秘感。
内容综合自 | 中国网、国际在线、微甘孜、中国西藏旅游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责 编丨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