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21日10:34 环球人物

分享

1956年召开的八大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年的执政经验表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领导集体。因此,在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指出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成分应该改变,当时的中央委员会只是一个政治的中央委员会,还不是一个科学的中央委员会。


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在考虑中央领导集体未来的建设方向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接班人的选择。这一人事问题贯穿了党的八大、九大和十大。



刘少奇做八大政治报告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召开,由刘少奇做政治报告。28日,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6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刘少奇在副主席中排名第一。事实上,在最初的方案中,就只设一个副主席,由刘少奇担任。为什么改为多个呢?毛泽东说:“党章上现在准备修改,叫做‘设副主席若干人’。首先倡议设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防风林’就有好几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就比较好办。除非一个原子弹下来,我们几个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选举了。如果只是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那么总还有人顶着,我们这个国家也不会受影响。”



刘少奇做的八大政治报告,毛泽东也是满意的。为了起草报告,从1955年12月7日开始,刘少奇找国家机关、中央各部委的负责人到他那去汇报,一个一个地听,一直到1956年3月9日,连续听了37个部门的汇报,常常从白天听到次日凌晨。将近尾声时,毛泽东从外地视察回到北京,得知此事,说这个方法很好啊,让人帮他也组织这样的汇报,有时还叫上刘少奇一起听。这样,刘少奇心里对国家经济建设状况有了数,开始起草报告。9月14日,在宣读报告的前一天,毛泽东审阅修改了刘少奇送来的部分清样,并在给刘少奇的信中说:“你在其余地方有修改,请直付翻译,不要送我看了。”


八大前后,毛泽东主张中央工作分“一线”、“二线”,他摆脱“一线”的繁杂事务,集中精力思考大事。因此,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由刘少奇接任国家主席。1961年9月,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问毛泽东:“主席现在是否已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毛泽东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毛泽东不再参加党的经常性会议,党的日常工作和政治局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大事才向毛泽东请示。


但是,在此后一系列工作中,毛泽东和刘少奇逐渐出现意见分歧。毛泽东很生气,认为中央“一线”不让他放心。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江青操办了寿宴,生日宴会上,毛泽东表达了他对刘少奇的不满,指责中央有人搞“独立王国”。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下《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一线”领导人。一周后,刘少奇在党内排名由第二位降到第八位,失去接班人资格。1969年11月12日被迫害致死,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恢复名誉。


在八届一中全会选举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邓小平是新人。他1904年出生于四川广安,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投身中国革命事业。1932年,因抵制“左”倾错误路线,邓小平被撤职缴枪、下放“改造”,这是他政治生涯的第一“落”。直至1934年10月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才完成第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不久担任中央秘书长。八大之前,毛泽东评价说:“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和厚道……比较有才干,能办事……比较顾全大局,处理问题比较公正,犯了错误时对自己很严格。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邓小平成为常委的原因。



对出任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邓小平一开始是婉拒的。据刘少奇秘书刘振德回忆,八大期间,有一次政治局常委开碰头会,内容就是动员邓小平当总书记。邓小平一再推辞:“我不行,我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行,怕难以胜任,还是让别人当吧!”毛泽东说:“我们是医生,书记处是护士,你是护士长,还是我们的助手嘛!”周恩来说:“主席比喻得很形象!”毛泽东又补充说:“其实,还是你那个秘书长的差事。”其他几位常委也帮着动员邓小平,刘少奇说:“主席,我看就这样定了吧。”“好,定了!”毛泽东一锤定音,其他常委也异口同声:“定了!”邓小平没有再推辞。


当时,中央书记处的权力很大,有时高于政治局委员,甚至高于中央副主席,因此,邓小平作为中央“一线”领导,1966年和刘少奇一起成为“炮打司令部”的对象,失去一切职务,这是邓小平的第二“落”,直到197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才第二“起”。




九大的人事变化


1958年5月,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七大常委。但这段时间,由于身体原因,林彪没做多少实际工作。“文革”开始后,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11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新增了陶铸、陈伯达、李富春3人。延安时期担任过常委的康生此次也趁“文革”之机东山再起。


陶铸1908年出生于湖南祁阳,早年参加过南昌起义,在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广东省经济建设中都有重大贡献。他当选常委后不久即受到迫害,1969年含冤病逝,终年61岁。


陈伯达1904年出生于福建惠安,在延安时常和毛泽东讨论古代哲学,成为毛泽东秘书,前后任职共达31年,被称作毛泽东手下“一支笔”。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后,由于陶铸很快被打倒,陈伯达跃居“第四号人物”,先成江青亲密伙伴,后做林彪“军师”。


李富春1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早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出色领导者,也是根据地和解放区财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当选常委后,他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协助周恩来主管经济,随后遭迫害,1975年忧病而逝,终年75岁。


八届十一中全会带来的最大人事变化,是林彪名列政治局常委第二位。这次全会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不再以中央副主席名义从事政治活动,副主席实际上只有林彪一人,这标志着林彪接班人地位的确立。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在随后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上,选出的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5人,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唯一副主席,其“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地位甚至写进了党章。


林彪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平型关战役,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成为接班人后,1970年3月,林彪突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要求四届人大讨论设国家主席,“建议仍然由毛主席兼任”;至于国家副主席则可以不设,特别表示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从刘少奇被打倒后,国家主席一直空缺,林彪的建议看似合理,但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表明,他是另有所图。毛泽东听到林彪的建议后,笑着说:“设国家主席,谁当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当了,那就让董(必武)老当吧!”可见在国家主席的人选上,毛泽东从未考虑过林彪。但林彪依然坚持讨论国家主席问题,这是“文革”以来,毛泽东和林彪第一次在重要问题上各执己见。


1970年8月23日,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林彪在发言中提出“天才论”,“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并指使陈伯达等人在小组会上散发“天才论”材料,坚持设国家主席,还暗示有人“反对毛主席”。毛泽东严厉批评陈伯达等人搞分裂,将陈伯达隔离审查,明确表示,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这给林彪当头一棒。从庐山回来后,林彪称病不出,既不批陈,也不作检讨。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叛逃,坠机死于蒙古。林彪事件直接导致了中共十大的提前召开。




十大党内元老复出


1973年8月,十大在北京召开,此时距九大只有4年。九大指定的接班人林彪及另一名常委陈伯达被开除党籍(陈伯达1989年病逝于北京)。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重大变故,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如何确定?



8月30日,十届一中全会的选举结果是: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9人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9个常委的构成在有限程度内反映了林彪事件发生两年来批判极“左”思潮的成果,党内元老朱德、叶剑英和董必武成为常委。


叶剑英,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等,是共和国开国元勋和十大元帅之一;董必武,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者;李德生,1916年出生于河南信阳,虽资历稍浅,但也是军中“年轻的老资格”,14岁就参加红军,成为“红小鬼”,在战争中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同时,十届一中全会的政治局常委名单表明,对“文革”的错误还没有根本性认识,以后被划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重要成员的康生、张春桥都进入了常委会——康生继续迫害干部和知识分子,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张春桥,1917年出生于山东巨野,早期经历非常复杂,擅长理论与写作,也擅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靠这两大特长与江青搭上关系,从而平步青云。


最关键的是,按照毛泽东从工人、农民中选拔一批人进入中央领导班子的部署,靠造反起家的王洪文当选中央副主席,在常委中的排名仅次于毛泽东!究其原因,林彪事件使毛泽东受到极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日渐衰弱。但越是年老体弱,毛泽东选择接班人的心情越发迫切,他选择了38岁的王洪文。


王洪文1935年出生在吉林长春,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1956年复员到上海国棉十七厂工作。“文革”一开始,他立即跳出来造反,制造了“安亭路事件”“解放日报事件”“康平路事件”,成为“上海市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主要负责人。1967年紧跟张春桥、姚文元掀起“造反夺权”的“一月风暴”,以搞乱上海而闻名全国。



十大之后,毛泽东对王洪文寄予厚望。从1973年9月12日到1974年5月29日,毛泽东先后16次让王洪文陪同会见来访的外国政要,以树立他的形象,提高他的知名度。一名英国记者写道:“38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两侧的总是周和王。周已75岁,是毛的同辈战友。因此,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


毛泽东还一度让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但在造反中一呼百应的王洪文,并不具备一个中央副主席的基本素质,他不爱读书不爱读报,自称只要一读马列主义著作和书报就“头痛”,也不喜欢开会、听报告、批阅文件,最大喜好就是抽高级香烟、喝高级酒、穿高档衣服、坐豪华轿车、开着摩托车沿中南海兜风、坐着吉普车去打兔子。


更严重的是,王洪文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结成了“四人帮”。毛泽东多次当面告诫王洪文,“你不要搞‘四人帮’,搞宗派是要摔跤的。摔了跤,能爬起来就好”。但王洪文阳奉阴违。


王洪文难堪大任,只好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但此时,周恩来的病情已经严重。1975年1月,十届二中全会增选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然而,邓小平全面整顿和纠正“文革”错误引起毛泽东不满,很快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受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第三次“落”下去。


作者:沈璧




环球人物新媒体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

并不得用于第三方平台。



2017年《环球人物》杂志

半年订阅:每期寄发,

共12期,邮政挂号信包邮;

季度订阅:自下单之日起出刊每期寄发,

共6期,邮政挂号信包邮;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他开车带九旬母亲游历大西北(图)
  • 拳馆让小偷上拳台挨打,与私刑何异
  • 大唐名将盗墓,被宦官逼向皇帝反省
  • 散文:人生路上的真相和秘密无从知晓
  • 《大话西游》又翻拍!新版紫霞很可爱
  • 嘴碎,是你对我最大的恶意!
  • 日本只去东京大阪?那你真是太不会玩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