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见证军史
英烈遗物篇
文物,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珍贵的军事文物,从不同侧面见证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走近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的的时空,去回顾和见证人民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篇章!
《廷玉说军史丨文物见证历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功勋武器篇”“功勋军旗篇”“英烈遗物篇”“战场缴获篇”四部分。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第三部分:文物见证军史之英烈遗物篇 。
在革命战争中,成千成万的革命将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在敌人监狱中、刑场上,忠贞不屈,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英烈们留下了许多遗物,这些遗物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从不同侧面见证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折射出英烈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NO.17
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使用的皮箱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皮箱,它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使用过的皮箱。它跟随赵尚志转战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历经抗日烽火硝烟的皮箱,向我们讲述赵尚志抗日的故事—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1932年春,赵尚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我们珠河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冯仲云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36年1月,联合各抗日武装,成立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露宿,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敌人一次次重兵“讨伐”和“清剿”。1940年夏,赵尚志被错误地开除中共党籍,他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袭击鹤岗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负重伤被俘后,他拒绝医治,痛斥敌人,宁死不屈,8个小时后壮烈牺牲。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抛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为了纪念他,1947年珠河县农工代表大会决定将该县改名为尚志县。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烈士出生地朝阳喇嘛沟村改名为“尚志村”。
赵尚志使用的这个皮箱,后辗转到赵尚志的妹妹家。赵尚志的外甥李龙回忆说,我妈妈经常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这只皮箱是你们三舅使用过的,一定要好好保存、好好爱惜。一家人珍藏这只皮箱几十年。
2015年,这个皮箱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抗日英烈展”上展出。
(右边展柜里)。
作者
简介
姜廷玉,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编辑研究处处长兼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专业技术4级、文职2级。获解放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全军军史专家库首席军史专家之一,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聂荣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特约军史专家。
长期从事军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多视角下的长征》、《中国军校发展史》、《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解读红色见证》、《外军名校与名将》、《跨世纪的辉煌》、《军事证章史话》、《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60年》、《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台湾五十年军事史》、《党史军史研究文集》、《解读抗日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等20余部。其中多部获国家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曾主持完成《中国军校发展史》、《台湾五十年军事史》等全军军事科研课题。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聘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中国古代战争史”、“古代兵器”三个学科副主编。
曾被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聘请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专家组专家。全军军事图书、军事期刊评审专家组专家。
消息来源:CNR国防时空
本期编审:孙 利
责任编辑:李 鹏、石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