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6年至1947年,温哥华市政府先后通过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排华法案、政策,包括片面剥夺华裔公民权、限制华人拥有不动产、限制华人租借商铺、排斥华裔进入某些高薪就业领域等。加拿大联邦政府也通过向华人征收“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限制华人入境。
19世纪中叶,北美、澳洲等地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中国移民。当时大量福建、广东地区的淘金客漂洋过海到澳大利亚淘金,最终让华人跃居参与澳大利亚淘金热的第二大外来群体,总人数超过4.2万人。在淘金潮高峰时期,昆士兰州的7个居民中就有1个是华人。
1860年前后在新西兰的中国淘金工人
185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加州人口中约有10%是中国人。据记载1871至1880年,120000名华人涌入美国,1881-1890年间为60000多人。
19世纪中叶,华人漂洋过海到旧金山一带挖矿和修铁路
再加上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社会的认知偏见,海外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歧视日积月累,诸多华人被清洗、驱逐的事件或惨案时常发生。
1882年5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排华法案》,中国人成为不能向美国自由移民的惟一民族群体。这份法案也创造了两项美国纪录:第一次立法禁止一个种族进入美国,第一次立法排斥一个种族加入美国国籍。堪称美国种族歧视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19世纪末“黄祸论”正式出炉,美国社会对华人普遍存在排斥心理,讽刺丑化晚清华人的美国期刊漫画不断出现。
从此各殖民国家纷纷仿效,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制定针对华人的不平等的歧视政策和限制法律条款。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885到1923年间向华人征收“人头税”,每名入境者、甚至包括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都要缴纳这项人头税金;此外,加拿大还于1923年通过《排华法》,这项法例除令华人失去移民加国机会,连在加华人也无法与境外的家人团聚。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华裔团体的不懈努力,许多国家纷纷启动对昔日排华政策的反思。除了开头提到的温哥华,部分曾经歧视华裔的国家、地区也陆续选择直面历史,就过去的不光彩行为向受害华人道歉。
2002年2月13日,在首次为新西兰华人举行的新春招待会上,时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为政府曾经对华人推行的歧视性政策道歉。
2005年11月26日,时任加拿大总理马丁在全加华人代表大会上表示,当年针对华人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是加国历史上灰暗的一页。
200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就“人头税”向华裔道歉并承诺补偿,时任联邦总理哈珀在正式仪式上用广东话大声说“加拿大,道歉”,成为历史性时刻。
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就《排华法案》道歉案进行口头表决获全票通过,加上2011年10月参议院同样全票通过,就此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2014年8月7日,巴拿马首都市长何塞布兰顿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致词时,公开代表执政党对七十年前对华人的歧视性行为致歉。
2017年5月25日,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维多利亚州州长Daniel Andrews,正式为19世纪淘金潮时期,该州实行的排华法案和种族歧视,向当地华人团体道歉。
(图片来自东方IC)
北美大陆的华人,在经历历史上“屈辱时间”之后,靠自身的努力奋斗基本实现融合于当地社会,华人不再是100多年前靠“三刀”(菜刀、剃刀、缝纫刀)为生的族群,而渐成“三师”(医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为主的白领阶层。如今美国华裔总数已超过400万,无论质还是量都已崛起,让主流社会不容忽视。
李孟贤带领新任委员宣誓就职。
(美国《世界日报》/王湛 摄)
2016年3月7日,美国旧金山市长李孟贤在市政厅主持市府各委员会的新任委员宣誓就职仪式,26名委员中有3位是华裔。
华人参政不仅仅是在美国,世界范围内已然形成了一种时尚新趋势。例如2015年英国大选之际,英国华人参政计划积极帮助英国华人登记为选民;在法国巴黎,一位年轻的华裔政治家担任着巴黎19区副区长一职;在澳大利亚,一位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新一代移民王振亚成功当选为西澳大利亚省的议员。
随着移民海外人数的增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团体也随之壮大。据国务院侨办统计,单就“一带一路”沿线的66个国家,就生活着4000多万华侨华人,这些华侨华人之间通过海外侨团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为更多当地人所了解和喜爱。
从2017年开始,加拿大政府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正式定为官方节日“春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而各国政要、国际机构领导人在农历新春发表祝词,更成为春节期间的“固定节目”。
无论从国际社会的地位来看还是从移民的经济实力来看,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存在感都大大加强。
中国的崛起让海外华人的腰板更直更硬了。
编辑: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