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蓝田篇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中国古代,介于国法和家规之间的还有“乡约”。
“乡约”有一套入约民众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这套规则鼓励人们崇礼向善、守望相助。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是北宋陕西蓝田吕氏兄弟创制的《吕氏乡约》,对后世乡村治理影响甚大。
蓝田吕氏是北宋著名家族,一门四进士,或出仕为官,或教化乡里,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吕氏“乡约”,便是出自吕氏四兄弟之手。
公元1069年,北宋政坛党争频繁,民间世风日下。怀着教化乡民,推行良序美俗的初心,吕氏兄弟呼吁:如果邻里之间疏远如秦越两国,彼此不相往来,如何相亲相爱,苦难相救呢?
这振聋发聩的疾呼,就是吕氏兄弟创约的初衷。他们希望乡人能够积极响应起草的“乡约”,并提供意见,与他们一道成就里仁之美,他们把“乡约”的试验田,选在了自己的家乡蓝田。
公元1076年,一部架构乡党自治的《吕氏乡约》酝酿而成。之后,作为北宋国典颁行全国,后经南宋朱熹增编,明朝时朝廷大力推广,公元1520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王阳明颁布的《南赣乡约》将“乡约”的影响推向了顶峰,其脉络已经从蓝田延伸至中国90%以上的乡村,后来甚至拓展到日本、朝鲜、南亚等地区。
《吕氏乡约》要求入约民众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自从《吕氏乡约》走上历史舞台,就切切实实对关中民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村民若遇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孤弱,诬枉,贫乏等难事,入约民众便出手相助,不吝向有难者出借财物、人力。乡党之间相互倡导善行,互相规劝过错。
明人冯从吾赞扬说:“关中风俗因《吕氏乡约》为之一变。
从16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足迹,到900多年前的第一部“乡约”,再到今天的太平盛世,从未断代的历史成就了蓝田人命运的延续,薪火相传的“乡约”精神造就了蓝田人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