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见证军史
英烈遗物篇
文物,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珍贵的军事文物,从不同侧面见证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走近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的的时空,去回顾和见证人民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篇章!
《廷玉说军史丨文物见证军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功勋武器篇”“功勋军旗篇”“英烈遗物篇”“战场缴获篇”四部分。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第三部分:文物见证军史之英烈遗物篇 。
在革命战争中,成千成万的革命将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在敌人监狱中、刑场上,忠贞不屈,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英烈们留下了许多遗物,这些遗物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从不同侧面见证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折射出英烈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NO.34
志愿军一级英雄胡修道的慰问信与奖章
1952年 11月 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21岁的新战士胡修道和班长等 3人坚守在 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 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投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打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9号阵地。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 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抗击,打退了敌军。在战友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扑上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 41次冲击,歼敌 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胡修道
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像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表示要以他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这些信件作为珍贵文物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全国各地群众给胡修道的部分慰问信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3年1月15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 6月 25日,他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胡修道荣获的金星奖章
作者
简介
姜廷玉,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编辑研究处处长兼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专业技术4级、文职2级。获解放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全军军史专家库首席军史专家之一,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聂荣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特约军史专家。
长期从事军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多视角下的长征》、《中国军校发展史》、《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解读红色见证》、《外军名校与名将》、《跨世纪的辉煌》、《军事证章史话》、《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60年》、《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台湾五十年军事史》、《党史军史研究文集》、《解读抗日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等20余部。其中多部获国家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曾主持完成《中国军校发展史》、《台湾五十年军事史》等全军军事科研课题。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聘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中国古代战争史”、“古代兵器”三个学科副主编。
曾被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聘请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专家组专家。全军军事图书、军事期刊评审专家组专家。
消息来源:CNR国防时空
本期编审:孙 利
责任编辑:李 鹏、欧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