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记者 王子键 实习生 张冉/文
晶报记者 金羽泽 实习生 朱子莹/图
电脑有病毒,装了个杀毒软件,不一会儿,病毒被清除了,可没想到这杀毒软件却耍起了流氓,成为了新的“病毒”。
类似的情形,可能也发生在了深圳的“绿肺”身上——位于深圳湾的红树林,一种名为无瓣海桑的舶来红树,正在肆意生长,由于它的“恶霸行径”,可能导致其他红树品种生存环境日渐艰难。
无瓣海桑
为海桑科植物,是原产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的红树林种类,1985年被引入中国海南岛,自1991年开始在华南沿海红树林恢复工程中推广应用。但是,随着该种的驯化,它近年已开始显现一些入侵特性,可能对中国厦门以南的一些乡土红树林造成入侵损害。在红树林里生长得十分迅速,最高能长到15米高。而底部的本地红树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阳光和养分长得相对低矮。
“城市之肺”中暗藏有“卧底”?
台风季过后,深圳湾红树林内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退潮过后,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保护区南侧,密密向上生长着的一些离水面一米多的红树幼苗,向上透着一种蓬勃之气。公园工作人员说,那些都是红树中的一种——无瓣海桑的幼苗。但这些幼苗的蓬勃生长态势,不仅没让红树林基金会湿地保育部总监、生态公园园长助理李燊高兴,反添了新的担心,“这是一种看不到的危机,外地物种的入侵,导致这里几乎看不到本地优势树种的幼苗。”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南区平常不对公众开放,它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约200米,边防人员常年驻守在这里。普通民众只有通过提前预约,才能在周末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参观。“前面这些很高的树就是无瓣海桑,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仅在公园南区就占地面积5公顷左右。”李燊告诉晶报记者,无瓣海桑生存能力极强,可以自由地越过林线(是指由于温度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生长。10年的时间,它不断地向外扩散,抢占生长空间,将本地红树团团包围。本地红树横向的生存空间被无瓣海桑抢占、挤压,土壤的养分也被掠夺。
据他介绍,无瓣海桑虽然长得高,但是它的根系却不如本土红树发达,固淤能力差。为了进一步观察生态公园里的本土红树,李燊带着晶报记者继续往南走。上午11点左右,滩涂上的潮水大概涨到了1米多深。树龄较老的无瓣海桑伫立在滩涂上,常年的台风,让这片无瓣海桑的树干被吹得东倒西歪的。它们年幼的树苗,也因其超强的生长能力长到了出水面2-3米高。
“那深圳的本地红树呢?到底哪个才是本土红树?”晶报记者不禁发出了疑问。
“看,这些匍匐在水面上的就是我们的本土红树——老鼠簕。”李燊手指指着这些仅仅比水面高出不足三十厘米的绿色植物。原来这些不起眼,看似海草的植物,就是本土红树。
和旁边茁壮生长的无瓣海桑对比,它们看起来普遍矮小,大部分的太阳光都被无瓣海桑遮蔽住,只能吸收从树缝间透过的丝丝阳光来维持光合作用。李燊解释,本土红树得不到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无法为候鸟提供良好的停歇地。对于候鸟来说,成片的红树就是一个自然“餐厅”。太高的红树不利于候鸟的捕食,久而久之,条件不符的“餐厅”,也会被候鸟抛弃。
据晶报记者了解,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外来物种之间很容易会形成竞争关系。在植物专家看来,保护区虽依然满眼绿色,但其原生的生态价值已经完全被破坏,这也就意味着保护区原有的保护宗旨完全丧失。李燊认为,如果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对这种外来物种进行生物治理,局面是可以控制的。
从2000年到2017年,“入侵物种”的范围从2.5公顷扩大到12.1公顷。
二十多年前引种如今却成灾难?
据晶报记者了解,无瓣海桑是我国首个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树植物,近年来已引起较大争论,焦点是是否会对本土红树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是否会造成生态入侵,是否应限制推广种植。
早在24年前,由于深圳湾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需要人工补种。尽管明知保护区不能引进外来物种,但有关部门为了增加保护区生物的多样性,仍计划引进无瓣海桑红树种,此计划甚至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而引进之初,无瓣海桑一度不适应。1993年,工作人员将其移居温室之后越冬成活,并越来越适应当地环境。经类似“驯化”过程之后,无瓣海桑开始在保护区呈现出一种扩张性的、爆发性的生长。
“深圳本地的红树品种主要是秋茄、老鼠簕、木榄、白骨壤等。一般秋茄、白骨壤是保留最多的。但在种植了无瓣海桑之后,无瓣海桑就是数量最多的红树了。”李燊说道。作为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托管单位,NGO组织红树林基金会,这些年来都在研究和保育包括深圳在内的海岸线滨海湿地。根据他们的研究观察,海桑以其生长旺盛、繁殖快的优势,将当地三种优势种(秋茄、白骨壤、桐花树)远远地抛在后面。无论是在实验区,还是在核心区里都可看到海桑幼苗生生不息地生长,而与之相反的是,本地优势种的幼苗生长缓慢难以被发现。
据媒体报道,十年前,当时的深圳市政协委员、即将退休的王勇军就在为外来“入侵”生物奔走,但显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当时坦言,引进之初,他也心怀侥幸,以为“问题不大”。尽管对岸米埔红树林的香港专家对此反应非常大,但仍认为“不应过早地下此危害的结论”。
如今,作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高级工程师,王勇军退休后也持续关注外来物种对红树林的影响。据他介绍,实际上深圳引进了十几种外来物种,但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海桑和无瓣海桑。引进种成为生物入侵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没有天敌;生长速度特别快;无需人工繁殖,能自然大量地繁殖。
“在我没退休的时候,每年我们都会组织‘扫荡’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以及缓冲区里面海桑和无瓣海桑的幼苗,将其全部拔掉。但在实验区又是不同的情况,实验区的功能不是体现原生态,是属于人类活动的区域,所以可以不进行清理。” 王勇军认为,红树林生态公园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围的一个缓冲区,是将深圳的保护区和香港的保护区连接起来的一个结点,在这个区域进行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同的地区,依据不同的情况,对于外来物种的态度也应有所不同。
“在西乡、沙井等地区,原生态的红树林因为历史原因基本已经消失了,所以这种没有红树植物的滩涂是可以引进外来物种的。”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引进外来物种,这样增加了生物量,也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王勇军认为:“对于外来种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评判,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为城市建设服务。”
“引进外来物种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很普遍的现象,但大前提是保证外来物种不会对本地的物种和本地的生态造成干扰。”一位深圳园林资深专家也赞同治理红树林生态公园内的无瓣海桑,认为这样才能对本地的红树有更好的保护。
从红树林眺望深圳湾,远处小岛状的树丛就是野蛮生长的外来物种无瓣海桑
思维方式迥异导致结局不同
既然无瓣海桑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何当初引种时没能预料到?说到这里,李燊打了个比喻:早年香港跟澳门都是西方思维模式,而我们是中方思维模式。西方思维模式是,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我们就不改变;中方思维模式则是,只要没有证明有问题,我们就来试试。
“最早引进的时候,各方专家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物种会对当地生态带来威胁,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状况。自然生物对环境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进行监测。何况大多数时候,执行者都只考虑单一问题,并没有去考虑复合问题。例如树少就种树,并不会考虑对滩涂的面积会不会有影响,对鸟类的栖息会不会有影响的问题。”
在李燊看来,目前无瓣海桑对于本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植物界保护层面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但从造林、生态系统方面,因出发点不同又有不同的看法。
据晶报记者了解,一水之隔的香港人,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对到达香港的无瓣海桑的幼苗进行管理。每年春季秋季,他们就会对从深圳漂过来的无瓣海桑幼苗进行清理,所以在香港,无瓣海桑的生长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们会从一开始就对外来物种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很长时间的评估。相比较而言,内地对于自然的管理思维相对有些滞后,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今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植物学大会,让我们了解到自己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所以基金会存在的价值就是努力地去推动保护本土红树,缩小我们和生态保护先进地区的差距。未来,我们也要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理。”李燊说道。
外来物种入侵已引起深圳警惕
今年7月25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中外20位植物科学领域的专家代表,共同为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建设举行启动仪式。据官方介绍,此次建园的主要目的,不仅能够展示政府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在生态环保理念上的追求和创新,也将会让人们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引起全社会对植物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是为公众打造一个有思想的公园,一个能够让公众获得自然教育,和对未来有所思考和警示的公园。
国际植物学大会执行秘书长闫保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植物大会纪念园建设的过程,会成为这个区域生态修复的过程:“生态修复中我们会做两件事,一是对这个土壤进行改良和提升,二是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清理和管理,让深圳的本土、乡土物种能够有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同日,“一带一路外来入侵植物与防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办,8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据介绍,中国每年因外来物种产生经济损失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且,五成外来入侵物种属有意引入的。据介绍,深圳由于气候适宜、贸易量大等原因,也是外来物种入侵高发地。
据公开资料显示,深圳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达到95种,在广东各市中名列前茅。事实上,深圳的外来入侵植物已经显示了其巨大的破坏力,这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薇甘菊。这种原产于中美洲的植物有着惊人的繁殖生长能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深圳被发现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给深圳的生态造成巨大破坏。在深圳,薇甘菊生长最高峰时期达到15万~16万亩。深圳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动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科工作人员表示,每一年,深圳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防治薇甘菊,不可能完全消灭薇甘菊,只能够将其维持在一定的数量级上。
除了薇甘菊,对深圳生态造成比较大的危害的外来入侵植物还有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马缨丹、红毛草、水葫芦、假臭草等。在深圳造成比较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植物大概有二三十种。
▶知多D
深圳那些本土红树们
桐花
又名黄槿、海麻。常绿乔木、叶革质,近圆形,基部心形。花钟形,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在深圳沿海河口和滩涂多有分布。通常与海桑、桐棉、老鼠簕等乔、灌木组成红树林群落。其枝叶浓密,花色金黄,耐盐碱,是滨海绿化的优良树种。
桐花树
又名蜡烛果、黑脚梗、黑榄。灌木或小乔木,高1.5-4m。叶互生,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蒴果弯曲如新月形。花期12月至翌年1-2月。分布于福田海边红树林沿岸。与海榄雌、木榄、秋茄等植物共同组成深圳红树林。
秋茄
又名秋茄树、红榄。翠绿乔木,单叶对生,具板状呼吸根。花瓣白色,膜质。果实圆锥形。本种是深圳红树林的重要组成树种,生长在海湾滩涂内,常成群生长,果实成熟后不休眠,直接发芽,也称胎生植物。老鼠簕
又名木老鼠簕、水老鼠簕、茛芀花。直立灌木,高达2m,叶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边缘锯齿刺状;穗状花序顶生,花瓣白色至蓝色、淡紫色。生于福田区红树林中。老鼠簕常与秋茄、海榄雌、蜡烛果等植物组成滨海红树林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