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常乐寺村,是明代大太监王安墓所在地,墓地地表现存三合土宝顶两座,系普查登记文物项目。王安墓曾多次被盗,两座宝顶上的盗洞遗存至今,成为王安墓屡次被盗掘的历史见证。
图为王安墓的文物标识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两处盗门遗存至今
王安,明代太监。明代太监大多把持朝政,无恶不作,王安却对明王朝忠心耿耿,是明代少有评价积极的太监。其逝后葬于今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
图为2011年,王安墓内的小宝顶下,有人在挖新盗洞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崔毅飞
常乐寺向北,穿过一片柿子林,矗立着一大一小两座宝顶,其中大宝顶被文物部门认定为明代太监王安墓。两座宝顶距离三米左右,大宝顶高4.5米,直径5.1米;小宝顶高3.5米、直径4米。两座宝顶的一侧,分别被掏出一个盗门,钻入宝顶发现,其内为空心,圆形空间,普通人在内无法直立。
图为王安墓的两座宝顶,都能从盗洞钻进人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崔毅飞
大宝顶下的泥土有凹陷,疑为经过填埋的盗洞。
当地村民70岁的孟先生说,在他记事起,这里有三座宝顶,后来村里发展生产,有一座小宝顶被拆无存,剩下现在这两座。在他印象里,儿时就有盗洞存在。挖盗洞的,有外地人、可能也有当地人。
还有村民回忆,当地原先有四座宝顶、还有石像生、墓碑……但目前多数已无存。
2011年曾被盗 盗洞深3米
2011年秋,正是柿子熟了的时候,有人在小宝顶旁发现一堆新土,泥土还泛着湿气,像是新近挖出。小宝顶内、正下方的位置,出现了一个3米深的盗洞。盗洞垂直下挖,洞口呈长圆形。从盗洞底部看,并未挖到地宫,但有没有挖到宝物,则不得而知。
图为3米深的盗洞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崔毅飞
由于周围人迹罕至,如有人夜间从事破坏活动,并不容易被发现。
据当地村民回忆,这个盗洞被挖开应该是在2011年11月。有一天晚上听见墓地附近的大鹅和狗叫,但外面又黑又冷,也没人愿意多管闲事。
图为从盗洞挖出来的土,就堆积在宝顶外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崔毅飞
在这之后,文物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迅速组织人力对盗洞进行了回填。但两座宝顶一侧的盗门,则未予封堵,成为王安墓屡次被盗的历史见证。
拓展:
王安,明朝宦官,雄县(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人,在移宫案中坚定地站在东林党一边,得到廷臣敬重。不过他喜欢奉承,曾大力提拔魏忠贤。天启元年,皇帝有意任其为司礼监,王安根据过去的惯例加以推辞,然而明熹宗在乳母客氏唆使下,批准了他的辞请。最后王安又被魏忠贤和客氏害死。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编辑/武玉姗